
去咖啡廳總是聽到資深咖啡愛好者在一起討論熱的時候是什么香氣啊,冷了之后有什么風味啊,前段是什么酸調,后段有什么尾韻啊……到自己喝一口的時候,卻只喝到了酸酸甜甜,喉嚨帶苦。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跟咖啡師之間那一米寬的吧臺;而是你看著豆袋上標簽描述的豐富風味,你卻一點都喝不出來。不過不用怕,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
放下成見,是咖啡品味的第一步
一杯咖啡好不好喝,是很直接的感覺,只是這個感覺需要訓練,還需要打破過去經(jīng)驗帶來的成見。喝咖啡的人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我不要酸”或是“沒加糖加奶我不喝”,唯有打破這些成見,才能跨出咖啡品味的第一步。
構建屬于你自己的味覺記憶
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判斷一杯咖啡到底好不好喝,那么,你就非常有必要建構屬于你自己的味覺記憶。比起系統(tǒng)地品味咖啡、學習專業(yè)地描述咖啡的風味,建構自己的味覺記憶更為難得。
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只是單純地想要享受一杯香醇的咖啡,實在不必這么費勁的對照咖啡風味輪去注意、尋找、或辨識咖啡里到底有些什么味道。只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清明的覺知狀態(tài)(或說:打開你的覺察力),隨處注意身旁的花、草、香料、食材,那么你就更能獲得更多飲食的樂趣。
如何構建自己的味覺記憶
學精品咖啡時,大家很容易躁進,想要快速就把風味描述里的味道喝進口里,但這其實是緣木求魚。
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資料量去對比咖啡里的細微風味,也就會【找不到】,而且一開始就想找特殊的風味,而不重視咖啡整體的呈現(xiàn),也就是【找不對】。只有尊重自己的味覺記憶,才能找到咖啡風味。
如何專注在風味記憶上
1、無論你過去吃飯、吃東西的歷史是不是囫圇吞棗,你多多少少會有對于食物的記憶,如果真的屬于失憶狀態(tài),請現(xiàn)在開始慢慢試著去累積,邊吃邊想想食物的味道即可。不用多,認真3個月你就可以記住超級多食物的味道。
2、喝咖啡的時候可以問咖啡師、可以看風味描述、可以大家一起討論,但別忽略自己咖啡入口那難得可貴的靈光乍現(xiàn)。因為那就是你的舌頭和你的風味記憶對上號的一瞬間。尊重這個過程,休息一下多喝兩口把他想清楚、找到,這會成為你對精品咖啡風味理解的重要基石。
3、如果你聯(lián)想到的都是一些怪怪的食物,一樣尊重+試著分析。例如:鹵肉飯→往往是八角、桂皮、丁香、發(fā)酵醬油等香料所組成,所以如果你聞到鹵肉飯的味道,那一點都不是玩笑,只是你無法切割是八角或其他香料罷了,請尊重并找機會單獨聞聞八角等香料,你就會越來越清楚。
4、尊重并理解其他人的風味記憶,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吃的東西當然不一樣,當別人提出某種風味時,去思考背后的可能性,化為自己的風味記憶,你就學會了。
如果可以就將寶貴的記憶與常見的風味描述、風味輪結合,讓你擁有自己的獨門風味記憶,也可以用通俗的風味語言與他人溝通,就最是完美。但切記別太心急,學習任何一件迷人的事物都需要時間。三個月認真地喝是必要的,在那之前多多享受逐步認識精品咖啡的過程即可,要太心急,心急不一定會學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