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比卡種咖啡與羅布斯塔種咖啡咖啡大致上可分為兩大品種,阿拉比卡種與羅布斯塔種。在世界范圍內(nèi)所栽培的咖啡中,60%~70%為阿拉比卡種,它具有絕佳的風味和香氣,而且是唯一能夠直接飲用的咖啡。我們經(jīng)??梢钥吹綐擞小?00%阿拉比卡”的罐裝咖啡,但正因為其強調(diào)100%使用阿拉比卡,可謂是一種不打自招,實際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100%阿拉比卡的罐裝咖啡該有多么少。那么,非100%阿拉比卡的罐裝咖啡,用的是哪種咖啡呢?它是使用了若干比例的羅布斯塔種咖啡,即阿拉比卡種與羅布斯塔種的混合咖啡。我們所說的羅布斯塔種,植物學的準確說法是剛果種(學名:Coffee Canephora),羅布斯塔種是剛果種其中一個變種。但是,在日本一般稱作羅布斯塔種,將其視作與剛果種同義,因此,本書采用大家均熟悉的羅布斯塔種或羅布斯塔來表述。


巴西也是主要的羅布斯塔生產(chǎn)國這40年來,我從未使用過羅布斯塔。過去,在以咖啡館和西餐館等為對象所撰寫的一些專業(yè)用書中,我曾經(jīng)很認真地建議在制作綜合咖啡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羅布斯塔。不僅能夠增加濃度和醇厚度,還可以抑制成本,因此,作為“調(diào)整價格的角色”,羅布斯塔被人們一直視作珍寶。盡管我未使用過羅布斯塔,但我認為,如果用于綜合咖啡,10%~15%的配合比應該是最大限界。若超出該限界,很容易對味道及風味產(chǎn)生損害。或許是由于當時的精制技術尚未成熟,有時會過度產(chǎn)生羅布斯塔的澀味和苦味。雖然在不久之后迎來了“100%阿拉比卡的時代”,但冰咖啡等依然依賴羅布斯塔。因為,若不使用羅布斯塔,便不具有地道的咖啡的顏色與苦味。即便如此,我還是固守100%阿拉比卡。說實話,在制作冰咖啡方面令我大傷腦筋。


羅布斯塔精品咖啡事先聲明,我和旦部先生從來都沒有貶低“羅布斯塔”,也從未將羅布斯塔與阿拉比卡雜交而成的抗病品種視作低品質(zhì),而是將其獨特的味道視為“個性”。事實上,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亦有舉辦比賽和拍賣等活動,在羅布斯塔種中評選“精品咖啡”。在這個舞臺上活躍的并非是Q審(Quality Gradiy,品質(zhì)評審),而是R審(Robusta Gradiy,羅布斯塔評審)。附帶說明一下,Q審是美國精品咖啡協(xié)會(SCAA)所認可的咖啡豆鑒定師,其羅布斯塔版的鑒定師為R審。以上,針對咖啡的兩大品種進行了闡述,在此,對利比里亞種也略加介紹一下。它僅在西非部分國家(利比里亞)銷售,幾乎不在市場上流通。但在歷史上該品種曾經(jīng)與羅布斯塔,阿拉比卡并列,這三大品種被稱作咖啡的“三原種”。

為什么羅布斯塔苦味較強?雖然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有很大區(qū)別,但同是阿拉比卡種的鐵畢卡和波旁有什么不同呢?旦部先生認為無論是遺傳基因?qū)用孢€是成分方面,二者幾乎沒有差異。“主要是生豆的成分結構有所差異,它對烘焙豆的香味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不過,其差異并沒有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那么顯著。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在學術上是‘種’的差異,如同溫州橘與葡萄柚般的不同。在成分均衡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二者有巨大差異也是理所當然的。”在此,請大家下面的兩張圖表。圖表4示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的成分結構差異,圖表5有“多”和“少”等,表示“以阿拉比卡種為基準進行比較時,羅布斯塔的香味成分模型”。



本文節(jié)選自《咖啡方程式》咖啡書,由田口護和旦部幸博合著,由張軍所翻譯。購買正版書,請移步最后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