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入手烘焙的咖啡愛好者總在問我一個問題:精品咖啡生豆是否一定需要淺烘?并且旁征博引的舉出美國、歐洲、澳洲許多知名品牌的咖啡都是淺度烘焙的,由此得出以上的結論。從歷史上來看,淺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或者說精品咖啡首創(chuàng)的。美國60年代以前的咖啡大多都是淺烘,其主要原因并不是要在淺烘的情況下表現(xiàn)原產地咖啡的風味,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減少失水率,可以省錢。而上個世紀60年代末,精品咖啡理念被提出時,美國的精品咖啡是以深烘的形式來登場的。至于北歐,淺度烘焙是他們一直習慣的烘焙模式,那邊的人喜歡喝淺烘的咖啡。在北歐人喝淺烘時,美國人也在淺烘,但二者的區(qū)別是:北歐人福利水平高,生活富足,選用高品質的高價格的生豆;而美國的淺烘則是為了降低成本,這二者同工不同調。

淺度烘焙可以較大程度的表現(xiàn)出原產地咖啡的風味,因為美拉德反應所產生的烘焙味較少。比如我們做杯測時大多使用淺度烘焙,為的是讓每一位品嘗者的味蕾可以清晰的品嘗到咖啡的風味,同時盡量少的避免烘焙對于風味影響的味道。但關鍵的問題在于,很多咖啡生豆是不適合淺烘的,特別是那些阿拉比卡種咖啡和羅布斯塔咖啡雜交品種。比如肯尼亞的Ruiru11,如果烘焙的很淺,焦糖化反應效果很低,那么那股咋牙刺鼻的尖酸一定不是精品咖啡的風味。還有一些與羅布斯塔雜交的阿拉比卡品種,淺度烘焙會使咖啡的感官變得很不干凈,如果發(fā)展率不足,那么麻澀嗆辣尖酸就都會同時出現(xiàn)。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適合淺度烘焙的咖啡生豆大多都是高品質呈現(xiàn)花果調性的咖啡生豆。

至于淺度烘焙所帶來的酸質是否是精品咖啡的一個標志,這一點則見仁見智。酸,可以視為是一個中性的感官,可以有酸度高低的差別;但酸質則有正面和負面的區(qū)分,尖酸不是一個正面的味道,若再夾雜著澀感和顆粒感或青草杏仁等略帶冷涼苦感的風味,那么這款咖啡不是夠不夠精品線,而是夠不夠及格線的問題了。從事咖啡烘焙是否采用淺度烘焙,首先要看烘焙生豆的物理和化學狀態(tài),更要看你受眾的需求。


烘焙藝術 匠心之作

卓越的烘焙使咖啡更具價值!Excellence in roasting makes coffee worth more!版權信息:以上文章內容授權轉載自【豆叔】,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作者:豆叔侵權請聯(lián)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

歡迎添加微信與我們保持互動廣告合作 |cofesalon咖啡館/師 |cafeuni咖啡愛好者 |salon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