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準備好咖啡豆,手沖壺,濾杯,濾紙,電子秤,分享壺,磨豆子,篩粉器。

2、咖啡一般用的是15克粉,然后淺度烘焙用篩粉器先曬到80%就可以,中深度烘焙篩粉器75%。

3、接下來就是可以把濾紙放入濾杯中。
4、咖啡會用手沖壺中的熱水順時針畫圈把濾紙浸濕,目的是有三個
A、讓濾紙更貼合濾杯。
B、去除濾紙的味道。
C、熱水會流入分享壺,起到溫熱分享壺的作用。
4、將分享壺中的水倒掉,順便溫杯。
5、將15克的粉倒入濾杯中,輕輕晃動一下濾杯,讓粉鋪平,等水煮好倒入手沖壺量水溫,咖啡一般中深烘焙水溫是86度-88度,淺度烘焙一般是90度-94度。
6、然后開始計時注水,首先是用30克水悶蒸30秒,悶蒸結(jié)束后繞圈硬幣大小圈圈注水至125克,然后水位下降一半后在繼續(xù)繞圈注水至225克,總萃取時間一半是2分鐘到2分30秒內(nèi)。

7、手工沖泡咖啡完成

手沖咖啡最重要的步驟是悶蒸,悶蒸的目的是什么?悶蒸的目的有二個:
1、為釋放咖啡顆粒中的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一般來說,離烘焙時間越接近,通常預浸時的冒泡越多。而焙度較深的咖啡豆因為含水量較少,在悶蒸過程中釋放的氣體也會比焙度較淺的咖啡豆來得多。

2、排出氣體后的咖啡顆粒若能均勻吸水飽和,可讓后續(xù)的萃取均勻。簡而言之,悶蒸時咖啡粉顆粒間的空氣受熱膨脹,同時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咖啡粉顆粒間出現(xiàn)短暫的空隙層,將提供正式注水時熱水透過粉層時所需的空間。

如果手沖最開始的步驟少了悶蒸,大量的熱水將依循局部而少數(shù)的水道通過粉層,這樣一來滴濾時間將拉長,可能導致過度萃取的結(jié)果,因為萃取時間變長,溶解出的物質(zhì)更多,味道可能較為酸澀刺激,或是滿口雜味。然而,一旦能留意悶蒸的動作再開始正式注水,熱水便能通過上述由咖啡粉均勻組成的過濾層,進而達到均勻萃取的目的。
手沖一定要電子秤嗎?
小編覺得是為了更好的沖煮,知道水粉比,知道時間后,更加能改變你沖煮的風味,還能防止過萃或萃取不足。
咖啡粉渣的完美形狀
更多是遇到客人只繞中心硬幣大小沖煮的會出現(xiàn)凹粉床,而整個咖啡完全萃取的手法則會出現(xiàn)平整的粉床。這是由注水手法和范圍所造成的差別。
小編是這樣去理解的:只要能萃取一杯好喝的咖啡,就算粉床是凸的也可以!不過前提是要均勻,這個均勻表示著注水的水量均勻,萃取均勻。如果是出現(xiàn)粉床一邊高一邊低,或者凹凸不平的粉面,那就是水流沖擊力不均勻,導致咖啡萃取不均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