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馬是瑰夏的發(fā)跡地,而生物學家通過基因對比,也錘定了埃塞俄比亞是瑰夏的發(fā)源地。因此我們在所難免地將巴拿馬與埃塞俄比亞的瑰夏進行對比。前街對比了巴拿馬的瑰夏與埃塞的瑰夏,雖然它們都有優(yōu)異的酸質、芬芳的花香,但是具象的風味描述來說,它們是有明顯的分別的。巴拿馬的瑰夏是有明顯的茉莉花香、柑橘(莓果)、蜂蜜感濃郁、整體柔和舒服。埃塞的瑰夏也有花香,主調(diào)則是非常豐富的果汁感(橘子汁)、充滿埃塞爆炸水果的風味。

瑰夏因在巴拿馬而出名,2004年前無人所知“瑰夏”之名,當初翡翠莊園種植了這個品種時,并未區(qū)分品種,與其他咖啡樹混在一起),后來,翡翠莊園發(fā)現(xiàn)此品種風味驚艷般優(yōu)秀,便篩種單獨處理,于2004年奪得BOP的冠軍,瑰夏之名也傳播到了全世界,因此前街會把巴拿馬瑰夏的風味認為是正宗的瑰夏味。

那巴拿馬的瑰夏與埃塞有什么關系?現(xiàn)在主流的說法是巴拿馬的瑰夏是從埃塞跨了半個地球傳過去的。1931年,植物專家在埃塞俄比亞的卡法森林中采樣研究。而這次的采樣正是為了尋找出1860年葉銹病爆發(fā)時進去卡法森林采集的抗病種中的優(yōu)良品種(當時收集了樹種后在肯尼亞選育與篩種)。法國生物學家簡·皮埃爾·拉伯斯(Jean-PierreLabouisse)后來查證了這條線索,并發(fā)現(xiàn)其實最初標注著瑰夏山的咖啡豆來源于不同的樹,也就是說并不是單純的一種瑰夏咖啡。這些被標注著瑰夏的種子分批于1931和1932年運往肯尼亞選育與樣本調(diào)查。又在1936那年送到烏干達與坦桑尼亞。而1953年哥斯達黎加的熱帶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中心把種植在坦桑尼亞的瑰夏實驗種引到國內(nèi),并以編號“T2722”入檔管理。60年代,巴拿馬唐帕奇莊園的唐帕奇老先生從哥斯達黎加的熱帶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中心引進了瑰夏這個品種,起初引進的理由是為了抵抗葉銹病,因此也唐帕奇也把這些品種分享給其他莊園。直到2004年瑰夏吐氣揚眉。

所以從這個說法中,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巴拿馬的瑰夏只是埃塞的眾多“瑰夏”中的其中一支。而且是經(jīng)過多地輾轉,在巴拿馬扎根40年才被發(fā)現(xiàn)品質優(yōu)秀。這就是巴拿馬瑰夏與埃塞瑰夏的風味差別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風土環(huán)境不一樣。古話也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從生豆外貌上對比,巴拿馬瑰夏與埃塞瑰夏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巴拿馬瑰夏的生豆特征更好辨認,“兩端尖尖,長條狀,豆身肥碩飽滿,顆粒大”;埃塞的瑰夏則“個頭稍小,豆身沒有那么長”。

巴拿馬翡翠藍標(上圖);埃塞瑰夏村金標(下圖)。

因此,除了大家中文都叫“瑰夏”(埃塞瑰夏外文稱“Geisha”,巴拿馬瑰夏外文稱“Gesha”),以及植物學家比對的基因吻合度、植被特征外,從風味上、豆相特征上看就是兩款咖啡。就如種植在印尼的鐵皮卡種與巴拿馬的鐵皮卡種一樣,從植被特性看有一樣的特性,從風味上看就是兩款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