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起青萍之末,這兩天,咖啡人圈子里有點炸。一則關于探店的專欄,引來了沸沸揚揚的爭議。
今天,我們來說說咖啡江湖中的“踢館”現(xiàn)象。關于踢館,究竟是在踢什么?
先做個調查:
1
這兩天,咖啡圈在知乎上熱鬧異常。一片關于探店的專欄,引發(fā)了很多的爭議——
一個咖啡圈內人士,在知乎的個人專欄上發(fā)了篇到舟山、寧波探店后寫的文章,挨個“點評”了自己喝到的6家店。
可是,有一家店的店主看到之后就不樂意了,“你憑啥喝杯咖啡就說我家店不好?”于是,倆人在微信上“撕”了一番。然后你來我往,更多圈內人士卷入其中,引發(fā)了很多的爭論。(事件詳情可在知乎自行搜索)
天太熱,大家少上點火。不過借這樣一個機會呢,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咖啡江湖的一種令人感情復雜的現(xiàn)象——踢館。
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里面,就有一個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習俗——斗茶,與咖啡行業(yè)的“踢館”頗有相似之處。
一個熱播電視劇里,演到了下面這個場景:











自帶咖啡豆、自帶咖啡杯......通常來說,照這個節(jié)奏,下一步就是揪出吧臺里的“垃圾咖啡師”,自己親手做2杯濃縮,一飲而盡,留下1杯,揚長而去。
如果搞完事情后再拿著喇叭廣播說這家店遜斃了喝一口我就吐了打死我也不再來了......可以想象這對于店家來說,要多糟心就有多糟心了。
2
對于踢館一事,開咖啡館的最有直接感受了。每天一邊細心周到地微笑服務,一邊也要察言觀色:這人東瞅西看、拍來拍去,究竟是啥目的。
尤其是對剛來的咖啡館服務員,遇到有人進門就問“豆子哪進的,多少錢一斤”、“咖啡機是啥型號的”、“來杯Espresso嘗嘗,Double”……簡直心驚膽戰(zhàn)。
但不得不說,這也是很鍛煉水平的。喬安咖啡的Joy說,曾經(jīng)和一個外地客人聊天,談起當?shù)氐目Х确諊貏e好,客人神秘一笑,“你知道為啥好啊,都是被踢館踢出來的!”
來實習的店員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生怕有回答不了的問題,特別是他們店里那位剛做一年咖啡的咖啡師,每天晚上回家找各種渠道學習,有聽說不錯的培訓課就去聽。

時間久了,新客養(yǎng)成老饕,新咖啡師練成多面手,最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每個咖啡店的出品,都開始經(jīng)得起推敲。
3
但踢館這種頗有“江湖氣”的行為,也讓很多店家陷入迷茫:
經(jīng)營一家咖啡館,這種同行“超綱”的行為,給自己的生意究竟有什么幫助呢?
踢館,通常會在“促進行業(yè)交流”的大旗下進行。但實際上,很多踢館行為,對行業(yè)交流似乎并沒有什么促進。反而容易把握不住尺度,傳遞出一些挑釁的信號,給雙方帶來不愉快。
一位經(jīng)營了很久咖啡館的老板跟我說,那些來踢館的,大都是一些幼稚鬼,上了幾年培訓課,或者自己鉆研了幾年技術,便自以為掌握了標準。
其實服務是有標準的,但口味是沒有標準的。無論是踢館的一方,還是被踢的,對出品質量的評價,都是出于個人經(jīng)驗的主觀判斷,并沒有一個標準的評價體系。
NeverCoffee經(jīng)常組織一些踢館活動。但踢館的標準,是來自于顧客的綜合體驗,而非單一的出品技術。創(chuàng)始人劉左飛表示,很多人開獨立咖啡館往往沒想著賺錢,對咖啡是真愛,所以對踢館的評價比較敏感。
北京咖啡協(xié)會首任會長季明明確表示:不提倡對產(chǎn)品的挑釁式的踢館行為,口味是每個人的事情,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他建議,獨立咖啡館老板可以貼出告示:本店的咖啡師是服務普通消費者的,歡迎同行來品嘗,但不需要專業(yè)的評判。
4
踢館這種行為,在踢館者眼中,大多時候被賦予了“正義使命”的光環(huán)。
誠然,隨著精品咖啡風潮的興起,行業(yè)館子水準良莠不齊,這是現(xiàn)實。
但技術之爭,在眼下的市場上,并不能給行業(yè)帶來更好的進步。
作為咖啡人的一種自覺,我們都應該明白:開咖啡館是做服務業(yè),技術只是尺度的一種。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你對踢館這事怎么看,遇到過哪些踢館或者被踢館的事?留言聊聊~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咖sir說》,和“閱老板無數(shù)”的咖sir聊更多行業(yè)消息~

— End —
統(tǒng)籌:咖sir | 編輯:政雨本文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