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在分析手沖咖啡知識時會強調參數的重要性,用對的水溫、對的研磨度、對的粉水比例,對的注水方法,肯定能沖出對的咖啡。這個“對”并不是唯一,只是前街在探索的過程中認為這樣的數值對于新人來說是非常友好,簡單就到達終點的答案。隨著在手沖世界的探索,大家都會嘗試玩出點花樣來,在理解透徹參數后,知道改變其中的參數會對于咖啡味道產生什么變化后,必定會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方法(沖煮思維)。

在參數中,經常出問題的是研磨度,在比較容易找準的參數下,研磨度就顯得有點難琢磨,盡管各家咖啡館都用盡辦法讓客人弄清楚研磨。前街使用的是用20號篩網過篩進行校準。20號篩網只能分隔開大于0.85mm與小于0.85mm的顆粒,但是至于是比較小的顆粒(0.3mm)占多數還是中顆粒(0.6mm)占多數,這個是無法分辨的。而大家用的磨豆機性能差異巨大,也難以統(tǒng)一。

例如,前街使用的是EK43s,研磨均勻程度比較高,細粉極少。在這種條件下,前街說研磨度為20號篩網通過率80%,這樣的粉徑分布是0.6mm左右占多數,最粗的顆粒不超過1mm,而且數量極少。

而一些性能比較差的磨豆機,研磨出來咖啡顆粒粗細差異大。能看到明顯的粗顆粒與細顆粒。用篩網過篩同樣是80%的情況下,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沖出雜味或者沒味道也是預料之中。

那么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更換一個性能更好的磨豆機,一步到位。如果這個辦法用不上的話,只能通過對參數的調整改變。如果你是用手磨,手磨最大的特點就是擠壓力導致咖啡豆爆裂產生的細粉,因此,理論上轉得越快,越少這些爆裂產生的細粉。接著請根據你確定過篩80%的研磨度調粗2-3格進行研磨咖啡,再用篩網吧咖啡顆粒分割開來,在把大于0.85mm的咖啡顆粒放回磨豆機中,研磨刻度回調2-3格再進行研磨。這樣咖啡顆粒會相對差異沒那么大。如果經常沖咖啡出現雜味,大部分原因是細粉過多造成的。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高水溫、強攪拌、長萃取時間。所以當出現雜味時,調整方向就是這么幾項。降低水溫或者柔和注水或者減少萃取時間。

那么最常用的篩掉細粉是不是最實用的呢?這個問題也應該要看情況分析。如果只是單純地下水比較慢(有微堵狀況),對于最終風味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負面味道,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如果確實是因為細粉的原因而出現苦雜味,可以進行篩粉處理。也可以使用一刀流快速把水注完,抬高粉層高度,把細粉沖刷到濾杯壁邊,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