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作為新茶飲中的頭部企業(yè),頗受資本和社會的關注。
在今天,關于#喜茶將裁員30%# 的消息也沖上了熱搜。


脈脈上喜茶員工匿名表示,此次裁員大部分是職能部門,裁員20%到50%,各部門裁員人數不定,信息安全部門全部裁掉,門店拓展部門被裁50%,只有營運部沒有被裁。


不少員工表示全體沒有年終獎,或者給出的說法是“延期發(fā)放”,與入職時說的13~15薪不符,甚至沒有保底13薪。


還有讓員工失望的是,年會沒有吃飯、很少福利,而別人公司年會陽光普照獎200元,喜茶年會最高大獎188元,最低僅為8.8元。
晚上10點強制大家留下,參加到半夜12點。年會直播屏上,漲工資、發(fā)年終獎等留言鋪滿全屏年會。

對此,喜茶方面回應稱,相關傳聞皆為不實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謂大裁員的情況,年前少量人員調整為基于年終考核的正常人員調整和優(yōu)化,而年終獎已經根據績效發(fā)放。
而被優(yōu)化的員工將得到正常N+1補償,也可以選擇內部調動去其他部門,比如技術崗轉業(yè)務崗等。


對于降價后不久的喜茶,為何又內部裁員呢?狐貍分析有3個原因。
1、應對資本
喜茶在2021年7月,完成了5億美元的D輪融資,融資后的估值據稱高達600億元。在此前已有數輪融資了。
本輪投資方均為喜茶老股東,包括IDG資本、何伯權、美團龍珠資本、紅杉中國、黑蟻資本、騰訊、高瓴、Coatue等。

至于而他們之間是否有對賭協(xié)議、開店速度要求、干涉經營管理等問題,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
但資本入局,必然要被投資方考核業(yè)績。而2021年的喜茶整體業(yè)績不佳,需要進行一定的自救措施,來拯救資本對喜茶的信心。
降價能觸達更多消費群體,裁員能節(jié)省內部開支。
2、開源節(jié)流
市場不景氣,掙的錢沒有達標,資本家就需要開始想辦法。
于是在1月初就有了大規(guī)模降價,把喜茶的價位拉到9~30+的區(qū)間上,擴大消費人群,增加消費者好感度。
而在這一個月后,降價帶來的收益只有喜茶內部清楚,新一季的財務報表也沒有公布,但是市面上消費者并沒有為此買賬。
在小紅書上有消費者表示,在降價后喜茶某些產品的配方也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多肉類的,由以前的標準3勺變成現(xiàn)在的1.5勺,雙倍就是6勺變3勺,以前價格是26+6,現(xiàn)在是25+6,算下來價格只差了1元,但是卻少了3勺。
而水果茶的價格,就是水果賦予的。在降價后,品質也隨著下降,根本就沒有喜茶所說的降價不降質。

既然開源不到位,所以就想辦法節(jié)流。
這次內部裁員就是節(jié)流的一種方式,在年前裁員不用給年終獎,而且可以砍掉那些所謂不達標的產品線,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優(yōu)化企業(yè)競爭力。
3、消費降級
喜茶作為一個網紅茶飲品牌,是乘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東風起來的。
而兩年的疫情,消費者即使有錢,也不敢亂花,更不要說在大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荷包里的錢更應該抓住,不輕易消費了。
而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消費者荷包里的錢,還有喜茶這種開實體經濟的,畢竟喜茶的門店都開在了繁華的商場周邊,租金裝修人員配置等方面都不低。
經濟形勢變差,消費降級成為必然,消費欲望也被壓制。

對于新式茶飲來說,可替代的產品很多,而且茶飲消費者原本忠誠度就低。
一杯30+的茶飲,這是消費升級下的產物,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在消費降級后,中部品牌十幾二十塊的價格,成了第一選擇。
這也是喜茶把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保留原有消費群體的基礎上,再擴大自己的消費客群。

而喜茶作為消費升級下運行起來的公司,被經濟下行一打擊,立馬現(xiàn)了原形,自身的資金不能維持現(xiàn)狀,自然要開始裁員優(yōu)化了。
狐貍認為,于喜茶而言,作為一個網紅品牌,可以說成也消費者,敗也消費者。
要警惕不要發(fā)生和茶顏悅色類似的事件,畢竟公司和員工的糾紛,消費者也是打工人,是很容易站在員工那邊的,一旦處理不好,極其容易引起公憤。
而消費者抵制或者追捧對一個企業(yè)帶來的盈利和虧損都是有目共睹的,目前茶顏悅色還沒有走出壓榨員工的風波,頻繁被消費者拉出來黑流量。
頭部品牌只是在起步時抓住了機會,地位并不是真正的不可撼動。
隨著大品牌生命周期的變化,頭部品牌在消費者中的話語權和引導性已經在變弱了,品牌的管理能力邊界及對更多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都在顯現(xiàn)弱化。
在危機下,新的生機已經在不斷生起,必然會有更多小而美的區(qū)域品牌來承接這些需求,未來屬于區(qū)域品牌和大品牌抗衡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