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交平臺上,mini杯產品成為了“點贊收割機”,在小紅書搜索mini杯,可以看到2萬+相關筆記。

銷量上,mini杯的表現(xiàn)也毫不遜色。喜小茶、滬上阿姨、1點點、書亦燒仙草等品牌都推出了限時mini杯,有門店一上新就日售300杯+,沖上銷售榜的TOP3。280ml~350ml的容量,很容易喝完,也沒有強的負罪感,價格也更“平易近人”。結合當前消費形勢,價格友好、降低嘗鮮門檻的小杯裝、mini杯,或許會在今年春夏繼續(xù)走紅。與此同時,還有一款賣得很火的產品是“大桶裝”。

去年5月,甜啦啦售價10元/杯的“1桶水果茶”,上市當天賣出40萬杯,幾乎家家門店都斷貨。mini杯和大桶裝,看似是兩個相反級,但它們的爆火并不沖突。對消費者來說,超大桶和mini杯,背后的標簽都是“超值”、“劃算”。杯量變大變小,都是品牌對消費心理的洞察。過去這一年,我還發(fā)現(xiàn)了還有很多好玩,且為品牌帶來了銷量提升的案例,一起來看——






去年初,麥咖啡曾上新一款“太陽拿鐵”,引發(fā)了一波在奶茶/咖啡頂加“荷包蛋”的熱潮,不僅在朋友圈刷屏,小紅書、大眾點評也有上萬篇分享日記,帶來了千萬級的曝光。無論太陽拿鐵,還是泡泡拿鐵,都把創(chuàng)意點做在了最顯眼的位置,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而且這兩個產品創(chuàng)意,門店操作都不困難:麥咖啡的“荷包蛋”由蛋白霜做成,可以提前做好。SEVENBUS也推出一款“荷包蛋”,在奶茶頂部撒了一層可可粉,然后在可可粉的頂部用奶蓋畫出蛋白、咸蛋黃醬畫出蛋黃。

泡泡拿鐵的貼紙,成本也很可控,操作上更簡單,只需在飲品制作完成后附贈給消費者即可。這些產品創(chuàng)意,是四兩撥千斤:不給門店增添太多困難,但能給消費者足夠的驚喜。


產品同質化的今天,異于常態(tài)的“反?!保瑢οM者而言,是最強的打卡理由。同樣備受喜愛的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杯子。
- 去年7月,喜小茶上了一款新產品——桃喜瓜瓜球,這款產品的包裝不是常規(guī)的注塑杯,而是用一個圓形瓶子盛裝,西瓜汁裝進去喝,很有“吃瓜”的代入感;8街壹號的草莓沁茉莉,做了一顆草莓杯;CoCo推出的“快樂星球水”,使用圓圓胖胖的杯身;蜜菓推出“可以背著喝的小熊奶茶”,吸引大量消費者拍照打卡,被消費者描述為“背在身上回頭率百分百”;有品牌用“香水瓶”、“酒瓶”來裝奶茶;......

異形瓶子/杯子,不僅可以為產品打造差異化顏值,還可以吸引人流到店、提高社交平臺的傳播度,更能幫助產品打造標簽。


這些不同的商品,一旦圍繞一個主題配成套,就有了新的售賣理由。去年還有一款出圈產品——“鮮花奶茶”。上海市北外灘來福士,有一家以鮮花為主題的茶飲店,名叫薛小美MěICHA,門店的產品“鮮花奶茶”一天最多能賣1200+杯。

“回頭率滿滿”、“奶茶開花了”、“奶茶界的顏值天花板”,大眾點評、小紅書的打卡筆記中,能看到大量相關關鍵詞。鮮花茶飲這款產品,注定與快樂、溫馨等需要鮮花的時刻綁定,茶飲儀式感拉滿。鮮花奶茶、入冬四件套的底層邏輯,就是產品組CP,用一個新概念去包裝,給消費者帶來新的購買理由。當單一產品無法燃起用戶熱情時,組合搭售或許是一條新思路。

- 最早出圈的拉花,除了取自文物圖案,更多了“寵冠六宮”、“微服私訪”等宮味十足的玩法;咖啡館獨立設計的“金地彩云藍龍杯”“黃緞牡丹鳳蝶杯”等國風杯子(單聽名字就能感受到濃濃古風);還有以紫禁城九座宮殿為模型刻制的巧克,讓人不舍得吃掉;以及各種石獅子、文物形狀的雪糕;......

春節(jié)前,故宮角樓咖啡在公眾號上新了一款禮盒,同樣是用傳統(tǒng)文化來包裝,把國潮和咖啡結合到底。

用“國潮”撬動年輕消費者的購買欲,對飲品來說,是一個值得繼續(xù)探索的思路。

統(tǒng)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文章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飲力學院V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