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



導讀咖啡的制法中,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但半日曬處理與半水洗處理大家就一臉懵懂了,這究竟是個怎么樣的處理法呢,對咖啡風味有什么影響呢?半日曬?半水洗?其實半日曬處理法與半水洗處理法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同一種處理法,因為其處理方式正好都有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的過程,但其實它正確的叫法應該是Pulped Natural,即果肉日曬法。

這種處理法誕生于1990年的巴西,在這種處理法出現前,巴西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日曬處理,就是很粗狂地大面積平鋪在曬場進行干燥,原因是成本最低。其咖啡很容易就參雜其它的雜質,很容易受感染變質。使其咖啡整體出現腐敗的味道。而早在18世紀中期,荷蘭人就已經使用水洗處理法處理咖啡了。但放在巴西,這很不現實,巴西是個水資源不豐富的國家,若使用水洗處理,平均1噸的咖啡果要耗費10-20噸的水,巴西咖啡如此巨大的產量根本耗不起水。

到了1990年,巴西終于通過多次實驗處理,發(fā)明了果肉日曬處理法。半日曬處理過程咖啡果實先經水槽剔除瑕疵浮果,接著刨除果皮、果肉與部分膠質層,再水洗一個小時,由于浸水發(fā)酵時間很短,果膠不易全部沖掉,豆殼上仍殘留果膠,此時再將黏答答帶殼豆鋪在曝曬場晾干,最好采用透氣性好的非洲高架網床。

看到這里,有些小伙伴會發(fā)現,這不就是類似于水洗處理嗎?沒錯,它與水洗處理非常相似,只在于它的浸泡時間比水洗處理短得多,因此果膠層很好的被保住了再進行日曬。

這種處理法與水洗處理相比節(jié)省了大量的水,降低資源成本,也改變了巴西粗放式日曬的惡劣咖啡品質,因為由于去除果皮果肉,其日曬干燥的時間大大縮短,從而也降低受感染的幾率。可以說是巴西獨特的因地制宜的處理方式。半日曬處理的咖啡風味如何?在前街咖啡的豆單中,有一款豆正是半日曬處理的,它就是巴西紅波旁。它產自海拔1000米的南米納斯州。前街咖啡采用的中度烘焙。

通過杯測,其風味是甜感高、干凈、柔順、酸值低,花生、杏仁、堅果、巧克力的風味。該處理法處理的咖啡中酸度,甜度,調味度,及香味都相當的不錯,但卻沒有令人驚艷的感覺。

半日曬處理的衍生如今,能看到半日曬處理的咖啡少之又少,但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所熟悉的三大處理法中的蜜處理就是哥斯達黎加借鑒巴西的半日曬處理法的。蜜處理比巴西半處理法的區(qū)別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蜜處理滴水不沾,因此在咖啡果的挑選會更嚴格,追求飽滿的果膠。

-End -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