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導讀聰明杯是臺灣EK Int'l 公司發(fā)明的一個很有趣的器具,你只要掌握好粉量、比例、研磨度、水溫、時間就可以穩(wěn)定出品一杯好喝的咖啡。很多小伙伴有問到聰明杯要浸泡多久,本期實驗室來做一次實驗給大家一個參考。實驗設計本次實驗是以時間為變量,粉量、粉水比、研磨度、水溫固定進行的,具體參數(shù)如下:粉量15g粉水比1:15研磨度比手沖研磨度粗(20號標準篩通過率為65%)水溫92℃時間(6組)2分/3分/4分/5分/6分/10分本次實驗選用的咖啡豆是前街咖啡的肯尼亞阿薩莉婭,具體信息如下:產區(qū)錫卡產區(qū)阿薩莉婭處理廠海拔1550-1750m品種SL28、SL34處理方式水洗處理烘焙程度淺度烘焙風味描述鳳梨、烏梅、圣女果、布林實驗過程1.準備聰明杯,放上濾紙并打濕,為了預熱聰明杯和除去濾紙的味道。2.倒入15g咖啡粉,然后注入225ml的熱水(92℃)。3.蓋上蓋子,讓其分別浸泡(2/3/4/5/6/10)分鐘。時間到后,把聰明杯移到分享壺上進行過濾。實驗結果時間2分3分4分5分6分10分濃度(TDS)1.21%1.27%1.33%1.35%1.35%1.37%萃取率19.18%20.14%21.1%21.43%21.43%21.75%這組數(shù)據(jù)看出,在研磨度較粗的情況下,4分鐘之前浸泡咖啡的萃取效率比較高,而4-10分鐘的長時間里,咖啡的萃取效率低。而2-6分鐘的浸泡咖啡的濃度和萃取率都符合金杯萃取范圍。品嘗起來3-5分鐘這三組比較舒適,酸感和甜感都很平衡。浸泡兩分鐘的酸度明亮但是比較淡,有微酸澀感。浸泡5分鐘的和浸泡6分鐘的濃度雖然一致,但感官品嘗起來會感覺浸泡6分鐘的會略偏苦。在上面這6組實驗中,均沒有出現(xiàn)金杯里面的“過萃”和“萃取不足”的現(xiàn)象,于是改變了研磨度,把研磨度調整為手沖研磨度(20號標準篩通過率78%),再進行6組實驗。調整研磨度后的實驗結果時間2分3分4分5分6分10分濃度1.27%1.33%1.38%1.40%1.42%1.45%萃取率20.14%21.1%21.91%22.23%22.55%23.04%調整研磨度后,發(fā)現(xiàn)整體的萃取率都比較高,而5分鐘后均出現(xiàn)金杯理論里面的“過度萃取”,品嘗后確實也出現(xiàn)了苦澀現(xiàn)象。2-4分鐘的風味比較好,有小番茄和鳳梨的風味占主調,其中在這個范圍里面隨著時間越長,其甜度越突出。結合這次實驗看出,聰明杯在浸泡淺烘咖啡的時間大概在3-4分鐘的風味會比較好。本次實驗使用了細研磨和粗研磨來體現(xiàn)聰明杯浸泡咖啡時間不同的變化,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給大家當作一個參考,因為除了這五個影響咖啡品質的主要因數(shù)外還有其它因數(shù)存在干擾,例如水質、室溫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網(wǎng)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