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手沖咖啡操作步驟看起來很簡單,但不少人沖煮了好幾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在手沖咖啡時犯了不少錯誤……一、磨豆磨豆,是手沖咖啡的第一步,而市面上有許多手搖磨豆機很方便,不用光為磨豆就搞得大費周章。好的磨豆機可以保證磨出的咖啡粉粗細均勻。如果咖啡粉不均勻,細粉過多,就會讓出品的咖啡口感不夠「純」。但到底咖啡豆要磨的多細呢?適合手沖咖啡的顆度,可以細砂糖做參考值,顆粒太粗的話,當水沖下去就流掉了,很難萃取出咖啡的芳香物質。至于太細的話,反而容易堵住濾嘴,造成水流過于緩慢不穩(wěn),咖啡浸泡在水里時間過長,容易又苦又澀。

此外,「新鮮研磨」是很重要觀念,很多人都為了圖方便選擇已磨好的咖啡粉,或者一次性磨很多,放在冰箱里。即使是密封包裝,取出使用前如果不是密封升至室溫,也很容易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影響研磨甚至發(fā)生變質。如此就算咖啡豆再好、技術再成熟,都會對不起那一杯咖啡的。其實「新鮮研磨」是好咖啡的第一條件,它保證了咖啡的口感,當咖啡磨成粉后,就會加快咖啡粉氧化速度,40秒香氣就開始散失??Х确巯銡鈸p失嚴重的話,自然咖啡的風味也就消失了,因此盡量用新鮮咖啡豆現(xiàn)磨現(xiàn)煮。二、咖啡水如果你對味道斤斤計較,那拿來沖煮咖啡的水也別忽略,因為硬水、軟水、酸性水、堿性水煮出來的風味不盡相同。但本是為生活增添悠閑的手沖咖啡,何必把自己搞的像做水質實驗的科學家呢!一杯手沖咖啡98%的成分都是水,水中可溶性物質(TDS)范圍最好在100-250ppm之間。不建議用純凈水制作咖啡,用純凈水制作出的咖啡往往口味會比較呆板,缺少層次感。但更不要使用雜牌礦泉水或雜牌桶裝水,一但水中有異味,它將更加明顯的放大體現(xiàn)在咖啡之中。所以不妨試試過濾水,用家用的濾水設備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留部分有益人體的礦物質,那些有害物質也不會跟咖啡中的某些化合物結合產(chǎn)生怪怪的味道。至于有人喜歡拿山泉水來泡茶,并不一定適合咖啡,因為它的礦物質多,品質不太穩(wěn)定,還是純泡茶就好。三、水溫水溫也是影響咖啡味道的一項重要指標,水溫過高會使咖啡的苦味變強,水溫低則會使酸味變強。建議:深焙咖啡豆適合80-85度的溫度,中淺焙咖啡豆適合90度左右的水溫來萃取

四、悶蒸悶蒸咖啡粉不膨脹是什么原因?有時候看著悶蒸的小“漢堡”膨脹起來有種謎之開心的感覺,但并不是所有的豆子都會鼓起來一個小“漢堡”的。悶蒸只是為了將咖啡顆粒里的氣體釋放出來,同時可以形成一個均勻的空隙,讓水能夠迅速均勻的穿過,進而進行充分萃取。影響悶蒸膨脹程度的因素

1、咖啡豆的新鮮程度。悶蒸是為了排氣,如果咖啡烘焙好以后存放太久,導致咖啡豆內部細胞里的二氧化碳已經(jīng)自然釋出,那么悶蒸時的“漢堡”是不會太明顯甚至是沒有的。2、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烘焙比較淺的豆子,焦糖化程度不如深烘的咖啡來得深,反應所產(chǎn)生的代謝物也就比較少,于是呼吸作用較弱,所以悶蒸的效果不明顯亦或者是沒有“漢堡”效果也正常。3、咖啡粉的研磨程度。如果研磨過粗,水接觸咖啡粉的面積就小,排氣效果自然也就弱了。五、注水 注水是手沖咖啡最有趣,也是細節(jié)最多的步驟了,咖啡香氣與味道是否盡情釋放與萃取的關鍵就在于穩(wěn)定規(guī)律的注水??Х确枷闩c層次感能否盡情的釋放出來,關鍵就在于注水。悶蒸完后,就進行注水的動作,一般建議初學者使用細口的手沖壺,注水量不會過多也不易失??;注水剛開始,容易萃取出咖啡,如果你是普通的手沖壺,一開始的水量別過大,等到快結束時在使用大的水注,能避免沖出過多的雜質。整個注水的理想時間約1分半到2分半,若你希望咖啡味道能厚實一些,速度就可以放慢 ,「要出味,但不可過火」

一般常見錯誤有:A.注入水柱過大,水柱方向過于傾斜,這樣會導致水流把粉層側面沖出個洞,直接從濾紙?zhí)幣艿袅?,造成咖啡萃取不足。B.水柱拉的過高,導致水流破壞咖啡粉成,容易注入氣泡,咖啡萃取不均勻。也會導致水柱與接觸空氣面積過多,水溫受到了影響,因此水柱必須愈靠近咖啡愈好。C.水流不穩(wěn)定,水流忽大忽小,時而猛沖,時而滴答滴答斷掉,導致咖啡粉各個區(qū)域浸泡程度不一,咖啡的口味都會被影響。六、水量刻度調對了,但泡煮比例不對,也不易沖出美味咖啡,但由于不同人的口味不同,對濃淡要求不一樣,萃取濃度范圍是1.15%-1.35%,用水比例大概在1:13到15上下。有些人單純?yōu)榱俗非鬂庥粲煤苌俚乃?,但喝起來并不適口。而相反一些人期望用更多的水萃取出更多物質,殊不知萃取越到后面的越淡,最后濃度不足。

手沖咖啡水粉比例實用建議:【重口味】1:10~1:11(咖啡豆克量比上黑咖啡毫升量)即金杯準則的1:12.5~1:13.5(豆重比生水毫升量)【適中口味】1:12~1:13(即金杯準則的1:14.5~1:15.5)【小清新】1:14~1:16(即金杯準則的1:16.5~1:18.5)七、手沖壺都說穩(wěn)定的注水對沖煮咖啡有關鍵性影響,手沖壺的選擇就相當重要了。手沖壺適合與否的決定因素在于壺嘴,目前咖啡店多使用10mm以下的細嘴壺,就是因其水柱細、注水穩(wěn)定易控制,最常見的品牌有Hario的手雷啊、Bonavita的溫控壺啊、號稱作弊壺的雫壺啊,只是比起屬于寬嘴的家用水壺(類似火鍋店加高湯使用的水壺),價格較貴,動輒一千幾百。但如果你覺得手沖壺不重要而隨便找個家用的水壺,當你倒水時,會很明顯發(fā)現(xiàn)因其非專門設計給手沖咖啡使用,倒水時因為水要裝八、九分滿,手會不自覺抖來抖去,繞圈時水壺也會晃來晃去,出水量自然忽大忽小,如果你不是高手,肯定無法沖煮出美味。市面上另有一種不繡鋼的鶴嘴壺,雖然屬于寬嘴,但其壺嘴經(jīng)過專業(yè)設計,可出細水柱與粗水柱,深受日本咖啡專家喜愛。

以上是手沖時常犯的幾大錯誤,如果大家有什么更深刻的教訓,歡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