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品牌如何“突圍”一座關鍵性城市?我們以7分甜為樣本聊一聊。

作者 | 國君


這隨口一問,其實透露了很多信息:
- 第一,他們不是問“要不要喝一杯奶茶”,而是“要不要喝7分甜”,說明7分甜在他們心目中,是個有一席之地的品牌。
- 第二,7分甜已經具備了明顯的品牌辨識度。隨意經過就能辨識,說明在消費者的心智中,7分甜和其他奶茶品牌,已經有明顯的差異化。側面反映了7分甜的定位,得到了市場認可。(傳送門:換個門頭,營業(yè)額漲了3倍!這個老板花12年,磨出流量暴增秘籍)
翻看大眾點評,我略感意外:距離上次采訪7分甜,僅僅過去了13個月,這個品牌在上海的門店數量,翻了至少5倍。僅是大眾點評的顯示,就遠超100家店。
而在評論區(qū),“周五晚上十點多去,還是人很多”、“路過幾次都有人排隊”這樣的評論也很常見。“排隊”的字樣在評論區(qū)很常見
7分甜在上海這么“猛”?我問了和7分甜在上海多個商圈貼身競爭的另一品牌,該品牌創(chuàng)始人坦稱:“7分甜在上海的門店,開一家火一家,單店盈利能力令人側目。”我又問了在陸家嘴上班的朋友,這位平時不怎么喝茶飲的朋友,居然對7分甜很熟悉,“帶娃逛街必喝7分甜”。從事商業(yè)地產咨詢多年的顧問處,問到了多個商場的茶飲數據:7分甜在上海的門店月均營業(yè)額,超過了90%的同行,如今多家商場都拋出了橄欖枝,7分甜已經在商場有一定的議價權。
多方跡象表明,7分甜從一個蘇州區(qū)域品牌,已經在華東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隱隱有了進階全國品牌的勢能,而這和上海市場的成功密不可分。上海是檢驗品牌的城市,7分甜來到上海這個超級舞臺,是如何在2萬家飲品店中脫穎而出呢?拿下一個標桿市場,先占視覺1、選址:一流商圈都有2家以上的門店在上海的核心Shoppingmall開店,就像是是插旗拔寨,樹立品牌旗幟。在大眾點評上海排名前10的熱門商圈中,比如人民廣場、靜安寺、陸家嘴、五角場、中山公園、南京東路、淮海路等,7分甜基本上都有2家以上的門店,還有不少正在籌備中,即將開業(yè)的新店。
熱門商圈都有開店
2、把門頭做成一條街上的超強廣告位如果去上??疾觳栾嬍袌?,福州路的7分甜,一定不要錯過。這家店不僅選擇在路口拐角處、四面八方都能看到,而且為了讓門頭的面積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7分甜把二樓也租下來,從而讓門頭成為“整條街最亮的牌”。站在十字路口對面,這家7分甜的門頭格外醒目
這不僅是一家門店,更是7分甜在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戶外廣告牌”。提升營業(yè)額的同時,不間斷向全國各地的游客,傳遞著7分甜的品牌力。按照華與華的“貨架理論”,把街道比作一個大貨架,那每一家店就是這個貨架上的商品,門頭就是產品的包裝。因此,門頭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能做多亮就做多亮,在設計上遵循,顏色>文字,品類>品牌。和在超市選貨一樣,視覺沖擊力決定了你是否會“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足夠大、足夠亮,才能有視覺優(yōu)勢
商場、街鋪等業(yè)態(tài),7分甜的門頭都遵循了這樣的策略,街道C位、門頭最寬、顏色最亮,字體最大、燈箱投光燈最高,從而讓門店實現了引流和品牌力傳達兩項功能。3、門店內營造熱鬧的售賣氛圍7分甜的門店,一眼看去,熱熱鬧鬧的色彩撲面而來。即便門口沒有人,依然能傳遞出生意很“旺”的感覺。仔細觀察,7分甜的門店從上到下依次有:燈箱、吊旗、吧臺異形卡、前臺海報、門口海報,每一處都是產品推廣信息。在7分甜店里,產品信息隨處可見
這些信息,把整個吧臺分為了上中下三個板塊,吧臺上方的電子屏/燈箱、吧臺上的臺卡菜單、吧臺下方/兩側的貼紙海報,每一個板塊承擔不同功能,分層次傳遞品牌和產品信息,促進成交。把產品集中在競爭最小的價格帶價格是客群的分界線,做什么樣的產品,就有什么樣的成本、吸引什么樣的客群,這是一種取舍。在新茶飲江湖,價格帶一直很明顯,大眾點評顯示:
- 喜茶、奈雪為代表的鮮果茶,普遍在25元以上的價格帶;蜜雪冰城、益禾堂主打10元以下市場;10~20元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CoCo都可、一點點、古茗、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都在這個區(qū)間廝殺,相對較少使用鮮果產品。
其中20~25元,是個相對有縫隙的價格帶:對上海消費者來說,這是個“不會肉疼”的價格,對品牌來說,競爭沒那么激烈,以區(qū)域品牌居多,暫時沒有全國性品牌出現。7分甜產品大多在20~25這個價格帶
從菜單來看,7分甜的產品,恰好集中在這個區(qū)間,以鮮果產品的價值感和健康屬性,明顯區(qū)別于CoCo都可和1點點,但相比于喜茶、奈雪近30元的價格,又具備價格競爭力。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開創(chuàng)品類,以甜品杯裝化打出差異產品,是茶飲戰(zhàn)役的永恒主角,一個爆款帶動一個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做產品的路徑,主要有3個:
第一類是蜜雪冰城通過供應鏈重塑,在產品性價比上做到極致;第二類是產品微創(chuàng)新,黑糖帶火的鹿角巷、豆乳帶火的sevenbus、瓶子茶帶火的素匠泰茶,都屬于此類;第三類也是最難的——品類開創(chuàng),在品牌初期,開創(chuàng)一個只有自己的品類,引領趨勢,迅速崛起,再逐漸去標簽化,成為一個全品類品牌,是新品牌突圍的法則之一。喜茶的芝士奶蓋、奈雪的水果茶、滬上阿姨的五谷茶都是如此,即便現在各個品牌的產品已經趨同,但早期通過品類標簽刷出存在感的做法相似。
7分甜的前身謝記甜品2006年創(chuàng)始于上海人民廣場,次年就推出杯裝楊枝甘露,專注芒果甜品。
品牌更名為7分甜后,一開始就選擇了最難的路徑——開創(chuàng)了芒果飲品品類,以杯裝楊枝甘露出道,總結出了“甜品杯裝化”的產品框架,在整個飲品行業(yè)引領了楊枝甘露的風潮。最近又上新的“清補涼系列”,是他們甜品杯裝化的又一產品。“清補涼系列”新品
可以預見,逐漸做大的7分甜將會強化“甜品杯裝化”的產品標簽,最終成為一個以“杯裝甜品”為代表的全品類品牌。在關鍵性市場,直營更容易成功加盟門店的管控,如何做到服務和產品標準化,是整個餐飲業(yè)的難題。對上海這樣的關鍵性市場,7分甜全部采用直營模式。但對總部在蘇州的7分甜來說,直營也面臨著跨區(qū)域管理的問題,管理半徑如何達到?我側面了解到,為保證這一模式成功,2017年,7分甜開始施行股權激勵政策,直營店的店長、辦公室二線人員近100人全員持股,大家的平均分紅基本都能達到工資的40%。
具體做法也很聰明,在門店,不讓店長投自己的店、各自為政,而是一個區(qū)經理管轄7家門店,把這7家店作為一個小股池,區(qū)經理和店長就是在這個小股池中。這樣做的好處是,區(qū)經理對所管理門店的人員,都能靈活調配,門店間自發(fā)形成相互配合和支持。如果店長只有自己門店的股權,那就容易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戰(zhàn),不利于公司整體的發(fā)展。而當店長進入了7家店的股池,那大家就是利益共同體。通過股權激勵,公司和員工就從簡單的雇傭關系,上升到了合作的關系,員工就會把工作當成事業(yè),團隊就會很能打。
上海,既是品牌勢能高地,也是門店陣亡高地。多年以來,上海餐飲的倒閉率居高不下,Shoppingmall半年一洗牌。7分甜在蘇州市場做大做強后,跨區(qū)域開店的第一站,就選擇了最難的上海。而一旦拿下上海市場,就在華東市場占領了商業(yè)制高點,進而能以更高的品牌勢能,在全國布局上擁有優(yōu)勢。每一個區(qū)域品牌,都想突圍自己的關鍵性城市。但從商業(yè)角度來講,“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難度非常大。在這一點上,7分甜為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樣本。但接下來,對取得階段性成功的7分甜來說,進階全國,要走的路還很長。最后,希望所有新品牌都能前程遠大,轟轟烈烈。
統(tǒng)籌|妮可 編輯|金語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特別策劃。
—商務咨詢—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課程咨詢—
13253329903(同微信)|15736701356(同微信)
就像你會在街邊咖啡館門口問朋友“要不要喝杯咖啡”,而在星巴克門口,你一定會問“要不要喝杯星巴克”。這就和“請你喝奶茶”VS“請你喝喜茶”,傳遞的誠意不同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