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奶茶不健康的言論在網絡上層出不窮,甚至煞有介事分析其成分,細數奶茶的各種“危害”,引起網友恐慌,但其言論大都經不起推敲。
最簡單的邏輯:如果喝奶茶就會導致疾病,在我國現行的嚴格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下,它怎么能夠合法經營銷售下去?對于這方面的問題,近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顧振華做出了一定解釋。
01PART ——現制茶飲怎么檢查?

顧振華解釋:“上海早在2014年的時候,已經制定了現制現售產品的標準。比如,這個產品微生物含量有多少,有害物質的含量有多少。”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生產過程的衛(wèi)生規(guī)范。那么也就是從原料的選擇,生產加工的過程,人員的個人衛(wèi)生,所接觸的容器、工具的衛(wèi)生等等方面,提出了要求?!?br />市場受到嚴格監(jiān)管,不會輕易讓違規(guī)產品久存。
現制茶飲雖然不像包裝產品一樣需要標明詳細信息,但仍舊要求有生產者、產品名、保質期。
且調制使用到的如牛奶、糖、果醬等預包裝產品,需要明確標注配方表,以及要有一定食安認證要求。

這些預包裝食品通過檢測合格才會批準上市,已經是把過關了?,F制過程則更注重操作的安全、衛(wèi)生,以及提示消費者在保質期內食用,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的菌落數量超標等問題。
在一些奶茶店中,商戶會將使用的如牛奶等包裝直接置于吧臺展現,制作時也是直接在消費者眼前操作或呈現透明化制作間,讓消費者看得見、信得過。
02PART ——奶茶存在的風險標準在哪?

奶茶被指責最多的是含糖高,植脂末非鮮奶。既然知曉這些成分,顯然消費者對奶茶是有一個基本了解的,正常來說不會像平時喝涼水一樣去喝奶茶。
“現制現售產品的風險在于具體操作人員的水平以及職業(yè)操守。而且,手工操作有個性化,完全標準是不可能的。但是,加入東西多少,準不準,我們更注重在添加劑上?!?br />顧振華表示:“另外,消費者要有一個劑量的概念。不是說偶爾攝入一些奶精、反式脂肪酸等等,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這些病。我們有每天允許攝入的量和周期長短。”

對于市面上的產品,無論包裝飲品還是現制茶飲,都有對添加劑等的嚴格限定,保障消費者吃進體內的產品符合標準,不應造成健康問題。
而網絡所言,“長期飲用奶茶可能導致身體疾病”則是突出攝入量過多,提示風險,而并不應該一刀切理解為喝奶茶有害健康。
一切撇開計量談毒性都是妄言。

別說奶茶,就是大魚大肉每天往肚子里塞,也會給健康帶來極大危害。每天都抱著加了全料的奶茶喝的人畢竟極少數,這樣不光是身體負擔大,消費者的錢包負擔也不小。
事實上,商戶比消費者更在意食安問題。糖的選擇給出了0卡糖的選項,以及按照消費者的意愿調整糖度。
至于對植脂末抱有的“敵意”也是多余,隨著現代食品工業(yè)的進步,植脂末經過良好的制作工藝,已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而植脂末帶來的濃郁香氣,有時候能比鮮奶帶來更濃郁的飲用體驗。

///
顧振華表示:“總體來說,市場上供應的奶茶是能喝的。如果不能喝,配方就通不過;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去檢查,發(fā)現不合格,政府也不會允許通過?!?br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商戶會解決,監(jiān)管機構會監(jiān)督,而消費者飲用奶茶要注意的問題,主要還是在飲用頻率、放置時間上。沒有不安全的食品,只有不安全的吃法。
新聞素材來自上海新聞廣播:《奶茶:這樣監(jiān)管,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