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文章來源:前街咖啡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

導讀“大白心”、“千層心”、“推郁金香”、“壓紋郁金香”,這些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咖啡拉花,那么想要拉出這些細致精美的圖案,奶泡多厚才合適呢?

奶泡的厚薄對拉花有什么影響?奶泡的厚薄最大的不同在于牛奶的流動性,當奶泡較薄時,流動性能好,能更好的做對流型拉花,適合做一些壓紋或復雜的組合拉花圖案。而奶泡較厚時,流動性能差,對流效果不佳,但花型容易浮在表面,且狀態(tài)穩(wěn)定,適合做一些簡易的圖案。那么如何判斷奶泡的厚薄程度?判斷奶泡的厚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搖晃觀察牛奶的流動性。當搖晃奶缸時,牛奶的晃動幅度比較大,那么奶泡的厚度就比較薄;

當晃動牛奶時,牛奶的晃動幅度比較小(像搖晃奶油時的感覺),那么奶泡的厚度就會比較厚。

當然,這種方式只能在打發(fā)完之后才能進行檢驗判定,那么我們在打發(fā)過程中如何判斷奶泡的打發(fā)程度呢。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在打發(fā)的時候,會聽到刺耳的“吱-吱”的聲音,然后奶缸內的牛奶就會漫上來,而當“吱-吱”聲消失了之后,牛奶的量就沒有增大了。漫上來的量其實就是奶泡的厚度,“吱-吱”的聲音就是把空氣打進牛奶內產生的聲響。

因此,“吱-吱”的聲響時間越短,打發(fā)的奶泡就越薄,“吱-吱”的聲響時間越長,打發(fā)的奶泡就越厚。對于拉花,我們該如何選擇奶泡的厚度?若往奶缸中倒入5分滿的牛奶,通過打發(fā)至6分滿,這時的奶泡流動性比較好,容易拉出比較細膩的圖案。

若打發(fā)至7-8分滿,這時的奶泡層會比較厚,流動性差,但穩(wěn)定性強,適合拉出一些簡單的圖案。

-END-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