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行業(yè)交流請加私飲品界前街咖啡,微信號:(長按復制)IMAKECOFFEE 瀕危傳奇種-Jave-Long Berry 爪洼長粒豆種 在產(chǎn)咖啡的亞洲國家中,印尼是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一個。印度尼西亞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諸島分布于赤道線兩側(cè),其中三個島:爪哇、蘇門答臘、蘇拉維西出產(chǎn)全球重要的咖啡。 17世紀中期,荷蘭人就把咖啡樹帶到了當時的錫蘭(斯里蘭卡)和印尼的爪哇。18世紀,印尼已經(jīng)成為咖啡的主要生產(chǎn)地,所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阿拉比卡咖啡幾乎全部供應給歐洲。但到了19世紀,1869早出現(xiàn)于錫蘭的咖啡銹蝕病也禍及印尼。 到了1877年,印尼諸島上的大部分咖啡田都被銹蝕病損毀,荷蘭人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其他的咖啡品種,也就是羅姆斯達咖啡。它比較能抗病蟲害,但質(zhì)量要遜色一些。印尼咖啡90%左右是羅姆斯達豆,每年大約680萬袋,只有不到10%的豆子為阿拉比卡咖啡。

印尼出品的咖啡一般不冠“印尼”的名字,而直接冠以島名,如爪哇、蘇門答臘等。 爪哇氣候溫和,空氣潮濕,多樣性的氣候使這里整年都是收獲季節(jié),在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咖啡相繼成熟。他們所種植的是品質(zhì)獨特的爪哇咖啡豆,由這種咖啡豆磨制的咖啡,口味濃郁、回味無窮,堪稱咖啡精品。很多人都把“爪哇咖啡”和“高品質(zhì)”、“好口味”畫上了等號?! ∽ν蓍L粒豆種 Java這個種目前在爪哇島仍有栽種,但因為產(chǎn)量不多且抗病性差,因此不少農(nóng)場都已經(jīng)改栽種新品種,由外型來看,傳統(tǒng)的爪哇種豆型頗類似Typica種,一般看到的爪哇豆型屬較短而細長(即short berry狀),而長顆粒(long berry)的爪哇種,就更少見。 除了品種與外型稀少性外,我追求的其實還是在杯測風味,而這款爪哇長顆種,恰可以滿足各方需求:稀少性、好風味,還有,這個種被栽種的故事性十足!

2008年勇奪尼加拉瓜CoE大賽亞軍后,首度引進,也培養(yǎng)了不少饕客!很多人紛紛問他這是啥種?因為外型跟Geisha太像了,Erwin說:我們大可取名”迷霧山脈女仕”種或是極優(yōu)古種等等,但這會遠離她原本的種性,同時容易混淆,因此就用JavaNica來命名, 因為她是Java種,但在尼加拉瓜復耕成功,因此取名JavaNica。

原產(chǎn)地: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Indo
nesia Java 爪哇咖啡(java爪洼咖啡)的歷史 荷蘭人最先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將咖啡傳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Х扔珊商m的殖民地傳到了法屬圭亞那和巴西,荷蘭人在對外殖民的過程中,他們在印度的馬拉巴種植咖啡,又在1699年將咖啡帶到了現(xiàn)在印度尼西亞--爪哇(Java)的巴達維亞。荷蘭的殖民地曾一度成為歐洲咖啡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國。 后來又由英國人帶到了牙買加。到了1925年,種植咖啡已成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傳統(tǒng)。同年,夏威夷也開始種植咖啡,它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chǎn)地,而夏威夷咖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壳坝∧峥Х瘸隹诘目Х榷?0%都是Robusta的豆子,只有10%是Arabica,1920年以前因為一場大的環(huán)境災難,使得印尼的咖啡品種都換成了Robusta的豆子,因此蘇門達臘島的曼特寧咖啡,是少有的Arabica豆子 印度尼西亞咖啡最著名的是曼特寧咖啡豆Mandheling、蘇門答臘咖啡豆sumtra和爪哇咖啡豆java,還有目前最貴的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貓屎咖啡豆。

來源:《尋豆師》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來源于《尋豆師》,網(wǎng)站部分內(nèi)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quán)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謝謝~!更多專業(yè)咖啡交流 請掃碼關(guān)注微信:IMAKECOF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