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 「好酸!好酸阿!」 這大概是小編剛開始接觸咖啡,早幾年前經常會聽到的驚呼,那個時候淺烘的流行度還不高?,F(xiàn)在則是偶爾會聽到:「嗯…不夠酸…有沒有再酸一點的…」 有趣的事情是,直到現(xiàn)在也不能接受淺烘的家中長輩,偶爾喝到某些淺烘豆子后也會相當喜愛,而有些嚷著想要喝「再酸一點」的朋友,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抱怨:「我昨天喝了***的咖啡,酸是真的夠酸又很香,但真的太尖銳太單薄了,不太行?!股踔烈膊环τ幸恍┤耍灰鹊焦岷軓妱诺?,最好是像濃縮果汁一樣酸,就覺得是杯好咖啡,反之就是杯焦掉的咖啡、「烘那么深糟蹋豆子……」

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早多十來年的時候,“酸咖啡”還被人誤認為是“爛咖啡”、“劣質咖啡”的同義詞(當然,直到今天也還有不少人);一轉眼,「好咖啡都是酸的」、「不酸的才是爛咖啡」之類的矯枉過正的言論反而漸露端倪。 「咖啡豆是酸的好還是不酸的好」?「咖啡是否越酸越好」?這中間的奧妙之處,其實在于「酸質」的「質」這個字上面。 精品咖啡的評分項目里,有一個叫作「Acidity」的評分項目。普遍應該翻譯為「酸質」或者「酸香」。那,這個「Acidity」和我們日常在說的「sour」差在哪呢?

這里當然可以說出很多科學上的定義?! ±缈Х壤锏摹竤our」死酸,通常成因是生豆混入發(fā)酸的豆子、或者是混入未熟的果實,又或者是烘焙程度過淺、內酯類+水分解反應變成酸,卻又沒能再從酸被聚合成其他香甜物質,又或者是烘焙后的氧化所形成的強烈酸味……但若是能帶來清爽,使整支咖啡顯得更加活潑、鮮明的酸味,則能用「Acidity」酸香來稱之?! 〉亲钫_也最符合日常的,還是要回歸個人的感官——也就是「這個〝酸〞的〝質地〞有沒有讓人感覺到不悅?」

不過,這樣子的定義雖然無比正確,卻也顯得很〝?shù)踉帹暋R驗槿耸且环N會因為「不悅」而感覺到「快樂」的奇怪生物?! ∪藭驗槔倍杏X到酣暢淋漓的快感、會因為運動后的酸痛而感到愉悅;同樣的,也會有人因為銳利張揚的刺酸而感覺到痛快。經過長期調適和壓抑的人,完全有可能會因為質地不佳而銳利的尖酸而感到爽快,反倒對于質地細膩溫和的高雅果酸不屑一顧。 對小編而言,最簡單的方式是回想一下: 自己在剛接觸咖啡的時候,有沒有辦法接受這亞子的味道?或者是,看看那些沒有被精品咖啡市場教育過的那些人,有沒有辦法接受? 例如我們自身的家中長輩,完全無法接受咖啡里有酸,但對于烘得精彩、品質優(yōu)異的埃塞俄比亞、巴拿馬甚至是肯尼亞完全可以接受。甚至當你問他的時候他也不覺得很酸,就是有很棒的「水果味」、「酸酸甜甜」…… 你說這樣子的豆子有沒有酸?肯定是有的,而且酸味肯定不低,但是酸質細膩柔和到一個程度,搭配上足夠的甜香,就是能讓大多人接受?! 【拖癫耸袌鲑u水果的攤販不會說「我家的水果保證酸...不酸不要錢!」,我們不會去稱贊水果很酸,酸質很高,我們只會稱贊水果很甜,但不死甜,有一股酸氣讓風味活潑起來一樣。這樣的豆子,酸「質」才真的稱的上是足夠優(yōu)秀的了。

用這樣的標準來看待現(xiàn)在很多的淺烘豆,雖然可能有些嚴苛,但至少是一個校正自己舌頭與大眾之間落差的好反思。一直執(zhí)著于某種味道,必然會帶來劍走偏鋒甚至走火入魔的結果。從而忽略了,我們從來追求的都是「質」而非「量」。很多烘豆師誤認為烘得越淺越酸,越能保留咖啡品種的獨特風味與「地域風土」特征,殊不知咖啡生豆本身就并不酸,酸味是通過烘焙而形成的。一昧追求高酸「值」而忽略酸「質」反而無法充分展現(xiàn)出咖啡豆本身的風土特征。淺烘歸淺烘,但注意別走偏了!咖啡的「酸」是好是壞、是否恰當,應該要看質地,而不是強度。 人各有好,每個人能承受的酸「值」也不盡相同。真正偏愛強酸尖酸的人當然有,但肯定是常態(tài)分布的尾巴那
一點點人。身為一個與市場對接的咖啡從業(yè)人員,不可能僅為了那一小搓人服務。用分數(shù)量化風味本身就只是一種利于讓大眾選擇好東西的方式,所以如果僅因為評分表上要求評分者將「Acidity」量化成一個分數(shù),就越酸的分數(shù)評的越高,那就離追求質地的本質相去甚遠了。此外,某些咖啡從業(yè)人員品嘗與體驗咖啡的方式,往往迥異于大多數(shù)消費者,那么這種“酸咖啡”無論好壞,始終無法與最終的消費者產生共鳴。

評鑒「量」永遠比評鑒「質」來的簡單,但正因為我們是受過訓練的〝專業(yè)〞人士,把復雜難明的「質」轉化為大眾易懂且正確明了并能借此深究的「值」,才更是我們的責任。畢竟在中國,咖啡是外來文化,在這種飲料在被大眾熟悉了解之前,不應該先被曲解然后推廣?! ≌嬲暮脰|西,不光是專家嘖嘖點頭稱贊,連未經訓練的大眾也要能輕易品嘗出來,咖啡當然沒有理由例外啦~【推薦閱讀】:咖啡里的甜?你確定你真的“喝”到了嗎?喜歡不酸的咖啡沒有錯!咖啡酸不酸無關品質,全系喜好!【咖啡品鑒】花香?果酸?偏苦偏酸?咖啡“風味”到底是什么?不想喝酸的咖啡豆,該選擇什么烘焙度? 論烘培度對風味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