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飲品上要是能出現(xiàn)一個漂亮的圖案,還真的能夠讓這么一杯原本味道普通的飲品變得十分美味。平日里,能見到飲品上有漂亮圖案的,大多是咖啡館里的咖啡拉花。但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能在一杯茶的表面畫出一個漂亮的圖案呢?近日,一位現(xiàn)居上海的平面設計師韓喆明因為在茶水上畫國畫而登上了微博熱搜。其實,這位平面設計師幼年便開始學習繪畫,在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后從事平面設計師的工作。早些年時,他愛收集宋代瓷器,以茶具居多,由于想要清楚宋代人為何愛用那樣的器物喝茶,于是乎接觸到了宋代點茶。

通過對不同的茶葉研磨成粉后分別試驗,最后選用了白茶。點茶在宋代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無不以其為樂,甚至出現(xiàn)了斗茶,比的是誰家的茶湯湯花(沫餑,也就是表面那層綿密的泡沫)在表面保持的時間更久,就連這一過程都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咬盞。點茶的過程繁瑣,所用到的原料是茶葉研磨成細粉的茶末,整個點茶過程會注入七次水,第一次加水是將茶粉調(diào)成糊狀,后六次加水配合茶筅不斷地擊打,只是出現(xiàn)厚實的泡沫。如此炮制的茶水,與普通的水泡茶相比,通過點茶后的茶,由于有一層細膩的泡沫,入口時口感更加綿密。

而與咖啡相比,由于是咖啡加了奶,整杯飲品的味道會變化;而點茶自始至終僅有茶末以及水,所以茶湯喝起來還是茶的味道,且不會改變。除此之外,在兩宋時期,有人會在茶湯上作畫,于是韓喆明按照他對宋代繪畫的理解,將茶粉與水調(diào)成茶膏,作為作畫用的顏料。與紙筆作畫的方式不同,在茶湯上作畫是用到了茶勺在茶沫上“硬碰軟”。即便茶沫有多美,泡沫始終會消散,所以必須趕在泡沫消失前完成一幅畫,也就是三五分鐘完成一幅畫,從點茶到作畫完成整個過程控制在10分鐘左右。六年間,他勾勒了近200幅古畫,有北宋趙佶的《梅花繡眼圖》、北宋許道寧的《秋江漁艇圖》、南宋馬遠的《云峰遠眺圖》、南宋傳馬遠的《秋林攜仗圖》等。

制作茶沫的過程稱之為“點茶”,而在茶沫上作畫的過程,稱之為“茶百戲”。需要注意的是,這位上海的設計師在茶沫上使用了茶膏作畫是現(xiàn)代的一個改良,而且最后也沒有分茶的步驟。在微博的評論區(qū)內(nèi),有網(wǎng)友留言為大家科普何為“茶百戲”。


根據(jù)古籍記載,古時候的“茶百戲”,茶沫上作畫是直接注水或者用茶勺沾清水勾勒出圖案的。也就是茶湯為底,以水為墨,下湯運匕。

最后,才是分茶的步驟,將茶湯分盛入盞,一勺一盞,而且每盞茶湯的茶沫要均勻。不過,這么美的作畫,你真的舍得喝掉嗎?圖片來源:微博 小紅書(泡影)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網(wǎng)站部分內(nèi)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zhuǎn)載請注明,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