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 幾乎市面上所有的咖啡書都會告訴你,咖啡生豆在經過烘焙之后,需要一段時間讓里面的化學物質繼續(xù)重新組合,或是排放烘焙氣體,讓風味達到最好的程度。有些說法會給你一個期限,有些說法不會,還有些書或網(wǎng)上的文章直接告訴你,咖啡豆在烘焙出來的一個月后,就幾乎等于死掉了。這樣的說法似乎把新鮮度和烘焙完成的時間扣在一起,時間就是影響新鮮度最直接的因素?! 〗佑|咖啡越深的人,往往越會覺得咖啡豆的“新鮮度”是個偽命題,或者說,這個不夠精確的論述方式,而且也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咖啡豆愈“新鮮”愈好。

字典里告訴我們,關于“新鮮”這個名詞的定義,大致上有兩個,第一個是指之前從來都沒有發(fā)生過的新奇事物,第二個則是指食物清潔鮮美,沒有變質。如果是在咖啡的領域里,我們所用到的應該會是第二個?! 〉?,關于新鮮度這個說法,本身就不是一個夠具體的描述?! ∫弧⑿迈r度本身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壳按蟛糠株P于咖啡熟豆新鮮度的論述,絕大多數(shù)指向烘焙完成后隔多久,或者是咖啡磨成粉后沖煮的狀況如何(遇到熱水之后排氣或澎脹的狀況;泡沫的大小、顏色如何變化;水流的速度快慢變化),喝起來的口感如何(有沒有油耗味?該有的味道有沒有發(fā)展完成?香味、酸味、甜味和尾韻間的發(fā)展是否失衡?)來斷定咖啡豆的狀態(tài)。

隨隨便便就可以指出一大堆相關的觀察重點,但這些都不是一個能夠直接說明咖啡豆新鮮度的證據(jù),我們沒有一個共通的標準可以直接看出咖啡豆的新鮮度,而是要經由上面這么多證據(jù)來做為佐證,才能評斷咖啡豆的狀態(tài)。是的,新鮮度本身并不是一個明確而直接的標準,需要借由眾多客觀標準來進行的綜合判斷?! ∫簿褪钦f,新鮮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大家都有共識的具體標準?! 《?、咖啡熟豆的新鮮度與是否剛完成烘焙沒有直接關聯(lián)?! ∫惶岬叫迈r這個形容詞,我們馬上聯(lián)想到的會是什么? 在農產品上,應該就是產地直送。農夫清晨采收下來的,還沒過中午就已經送到你家,我們會覺得這是新鮮的。在漁獲上也是如此,天還沒亮,船家就把海里的魚撈上岸,送到你家廚房的時候,魚還是活跳跳的狀態(tài),我們知道這魚是新鮮的。在烘焙的世界里,剛出爐、熱騰騰、咬起來口感松軟濕潤的面包我們會說是新鮮。

但在咖啡的世界里呢?資深玩家們應該都知道,剛烘好的咖啡不一定會是最佳狀態(tài)??Х仁於沟娘L味表現(xiàn)會因為烘豆機的特質和烘豆師的操作手法差異,在熟成期間上會有不同。有些烘豆師烘出來的豆子剛烘完之后就達到完美狀態(tài),有些烘豆師的豆子封存靜置一個禮拜后風味才會熟成到極大值,有些烘豆師還甚至宣稱,他們的豆子要放一個月才會讓你喝到最好的味道?! ≡傧胂?,你會相信產地直送的生魚片是新鮮的,但你會用新鮮這兩個字來形容一夜干嗎?如果換成咖啡豆放一個月,制程和保存良好的話是鮮魚變成魚干,如果隨便亂放的話,應該已經爛到連肉都不剩了吧。 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咖啡豆的風味在剛烘焙完成后會經過一段從谷底反彈的歷程,發(fā)展至高峰后才又下滑??Х认嚓P的書籍上大致上都這樣描寫,網(wǎng)上的文章分享多半也是如此形容。但也有部分的工廠出品,在烘焙機器上有點特殊,在烘焙手法上也有調整,讓他們的豆子在烘焙完成后可以存放的時間比一般自家烘焙更久,打開來的當天風味馬上達到極大值,但隔天的味道馬上剩一半,然后再過一天就什么都不剩。

一般自家烘焙咖啡館零售的咖啡豆,養(yǎng)豆期間從馬上能喝到放一個月再喝,拆封之后至少都撐一、兩個星期;但有些大型工廠烘出來的咖啡豆,放個半年后喝起來的口感仍然都能維持一定的水平,但就是只能拆封當天馬上用完最好?! ≡谶@種情況下,新鮮度這個名詞幾乎也等于是各自表述了。既然一般況下所指新鮮不見得可以直接套用在咖啡的全世界里,新鮮度這個名詞放在咖啡身上真的好嗎? 然而,新鮮度這個名詞放在咖啡上,好像也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變成一個大家在溝通上的默契或術語?! 〖热豢Х鹊男迈r度并沒有一個公定的客觀標準,那么當我們在討論沖煮遇到的問題時,用新鮮一詞來帶過就顯得太籠統(tǒng)了些,或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試著去厘清那些問題的原因: “豆子排氣還是很劇烈,也許接下來在沖煮的時候應該……” “沖煮時泡沫顏色沒多久就已經偏白,可能之后沖煮節(jié)奏要……” “深焙曼特寧的點狀出油又被吸回豆子里,正是……的時候。”

新鮮度這個形容詞比較適合放在營銷宣傳時使用,讓人一聽到或一看到,腦海中自然而然的就會浮現(xiàn)出一連串與“新鮮”有關的畫面。但“新鮮”這個名詞不太適合在咖啡一體適用,反而“熟成”的概念會比較接近我們在煮咖啡時的設定。而且,新鮮與否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我們需要的是能一套能夠更精確確認咖啡狀態(tài)的具體指標,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沖煮過程中提早擬定相對應的調整方向?! 〖热恢揽Х榷範顟B(tài)新不新鮮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抽象形容,我們就應該發(fā)展出更精準的工具去進行檢視,向前延伸到生豆的品質、烘豆師的手法、烘豆機的特性,向后延續(xù)到接下來的沖煮該如何進行?! 〉@個過程需要時間去累積經驗,即便是在出杯繁忙的咖啡館,也需要磨個一年半載才會有點基本認識,讓自己的沖煮數(shù)據(jù)庫能夠有點基本水平,如果只是自己在家玩的話,需要的時間和成本就更驚人了。【推薦閱讀】:咖啡消費最大的誤區(qū):現(xiàn)磨咖啡就是新鮮咖啡?咖啡生豆的新鮮度|什么是新豆、舊豆、老豆、陳年豆?新鮮咖啡的含義你真的知道嗎?咖啡怎么樣才算新鮮?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網(wǎng)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