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屬于意式咖啡品項,原名latte,實意為牛奶,所謂的拿鐵咖啡是指意大利濃縮咖啡與牛奶的經典混合,在咖啡館經常聽到的“咖啡拉花”其實就是咖啡師在拿鐵上做出圖案的工藝,那么什么才是分層拿鐵?在家怎么做分層拿鐵?
當你把牛奶倒進意式濃縮咖啡中時會出現一杯好看的拿鐵咖啡。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把這兩者的順序調過來會出現什么現象?在意式濃縮咖啡中倒入一杯牛奶會做出另外一種拿鐵咖啡,即分層拿鐵咖啡,這也太神奇了吧!
濃縮咖啡倒入牛奶的速度太慢的話還可以做出第三種拿鐵咖啡 ——失敗的分層拿鐵咖啡。因此,想要做出一杯好看的分層拿鐵咖啡也要講究濃縮咖啡與牛奶之間融合的速度。做出分層拿鐵咖啡的秘訣是什么?如果濃縮咖啡倒入牛奶的速度太慢,密度更高的流體將會和密度低的混合得過于均勻,就做不出分層拿鐵咖啡。較快的傾倒速度使得密度更高的流體沖擊密度更低的流體,并在建立密度均衡時引發(fā)快速運動,達到預期中的分層。即使有一個溫和的攪動,例如啜飲一層,分層還是會形成并保持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好幾天。只要拿鐵咖啡的溫度比周圍的空氣溫度高,攪拌就會產生另一個密度梯度,與倒入濃縮咖啡產生的密度梯度相似。但拿鐵咖啡達到室溫后再攪拌,分層就會永別。他們將研究的發(fā)現發(fā)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
搞懂液體的分層原理為什么很重要?Stone 和博士生薛楠等人用一組 LED 燈和相機捕捉分層的過程,觀察到當咖啡倒入加熱的牛奶時,會有稱為雙擴散對流(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的現象,在液體中產生不同的密度層。他們用自己的義式濃縮咖啡和牛奶重新制作拿鐵咖啡后,發(fā)展出了一個模擬的飲料,把加熱染色的淡水注入密度更高的加熱鹽水中,里頭含有能夠散射綠色雷射光束的粒子,混合以測試使這種自發(fā)分層成為可能的科學參數。他們再進行模擬以所收集的資料,用以比較不同系統(tǒng)的各種模型 。
他們發(fā)現,把熱咖啡以一定的速度倒入熱牛奶中,會引起溫度和密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飲料分成不同密度的分層。被稱為雙擴散對流的相同基本現象在海洋中形成水層。含有不同濃度的鹽水具有不同的密度,就像拿鐵咖啡中的濃縮咖啡和密度更高的牛奶一樣。
當液體試圖混合時,溫度梯度導致一部分液體升溫,變得更輕并上升,而另一個密度更高的部分則下沉。當一杯拿鐵中某個區(qū)域的局部密度接近平衡時,這種下沉和上升的運動就停止了。結果,流體必須水平流動,而非垂直流動,從而形成不同的分層。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手機瀏覽中華飲品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