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據(jù)說咖啡市現(xiàn)在成為了上海的“黑稱”。3月底的時候,上海奧密克戎陽性患者數(shù)量急劇增長。一開始大家還苦中作樂,催生了很多段子:比如小區(qū)就解封6小時給大家搶東西,居民沖進盒馬,兵荒馬亂中卻聽到一個女士喊:我要喝咖啡??!比如上海有個爺叔,在小區(qū)里做核酸的時候,“優(yōu)雅地掂著一杯紅酒”,這張靚照被全網傳播。
但很快,隨著奧密克戎疫情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甚至外溢,很多人開始覺得上海居民那種“天塌下來也要喝咖啡”的“講究”很刺眼。尤其是今年防控政策收緊后:很多城市一旦有一個陽性患者,就會立馬停課、停止公共交通、甚至封城,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所以網絡上大家對上海的意見很大,連帶著對上海人的這種做派也不滿起來,覺得花哨、虛浮、太不聽話——早一個個都蹲在家里別出門不就完事了嗎。之前小紅書上有個網友,在O.P.S排隊買完咖啡以后,到對面的公交車站避雨,順便凹造型拍了張照片,對面的人剛好也在拍他。于是有博主把兩張照片湊在一起,諷刺“滬國人”的做作。
還有人拍下安福路上優(yōu)哉游哉喝咖啡的人,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一杯咖啡,成為了好多矛盾的“導火索”。
2.上海人是真愛喝咖啡,也是真的對漂亮的、時髦的生活方式充滿了熱忱。1843年,上海開埠,咖啡伴隨著大量外國商品涌入長江口岸,1880年,上海誕生了第一家獨立咖啡館。20世紀40年代,咖啡對于最底層的黃包車夫而言,都像是豆?jié){油條這樣平常的所在,他們會沖到街頭的露天咖啡攤旁,喝水式地一氣兒灌下兩杯咖啡,吃兩片土司……1946年時,上海提供咖啡的場所就已超過500家。
60年代開始,咖啡店老板們“自覺不合乎新社會簡樸單純的生活方式,將咖啡館改為飲食店”,但是“店堂里大多留著原來的高背火車座,坐在里面,仍舊有私密的感覺”。
2000年5月,星巴克在上海在淮海路開了第一家店,當時上海市民月均工資是1285元,但星巴克的一杯拿鐵需要19元。意外的是,星巴克當年在上海開業(yè)的多家門店,在經營21個月后就實現(xiàn)盈利,破了全球紀錄。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也知道咖啡是上海的標志,看過一個馬伊琍和涂松巖演的電視劇,叫《雙城生活》,講的是上海小伙跟北京大妞的婚姻故事。里頭有個嘴上厲害但實際上人蠻好的上海婆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她要給兒媳婦一個下馬威,所以第一次見面就選在咖啡館,一坐下來就用一種很端著的語氣對服務員說:兩杯清咖。那可是2011年的電視劇。
后來我搬來上海,也發(fā)現(xiàn)咖啡消費主力不僅是年輕白領,還有一大批阿姨爺叔,工作日,他們一人點一杯咖啡,然后好幾個人分一塊蛋糕,閑聊完一整個下午,反正那個時候也沒其他客人,所以咖啡店老板也放任不管。
3.其實你說一杯咖啡能貴到哪去呢,搞不好還沒有奶茶貴。對咖啡的執(zhí)拗背后,其實是好好過日子的心志。早上醒來,人本來是茫然的暴躁的,只有當咖啡液流入體內,眼前的世界才從混沌的模糊的轉為高清。
周末跟朋友約著散步,路過人不多的咖啡館,憑著名字胡亂選一杯特調咖啡,舉著杯子跟藍天、樹葉、街道合照,是輕松、無負擔、又有一點儀式感的快樂。
法國記者采訪基輔街頭仍在營業(yè)的咖啡館,女店主說必須開店,為了那些一周來三四回的老主顧們。導彈不會讓人恐慌,而如果沒有咖啡館,人們就會真正恐慌了??Х瘸蔀樯虾5某鞘袠擞浿唬赡芤彩且驗?,上海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要經營好小日子吧。
4.前兩天看陳丹燕的《上海的紅顏遺事》。1966年,人群已經瘋狂到一個程度了,上海音樂學院里,紅衛(wèi)兵學生讓一對教授夫婦對面站著,脫下自己的鞋,用鞋打對面人的耳光。要是不打,要是打得輕了,就被紅衛(wèi)兵打。當晚這對教授夫妻就自殺了,他們在夜里開煤氣自殺。為了減少痛苦,他們事先吃了大劑量的安眠藥,以保證自己能夠安靜而莊嚴地離開。這個自殺的方式是那樣“有吸引力”——校園里的教授們幾天里就死去一個。按照當時的說法,他們全都是用自殺來反革命的現(xiàn)行反革命。
紅衛(wèi)兵在復興路上走來走去,看到穿得好看的人,就攔住人家,把他們的褲子從褲腳管那里開始往上剪;看到頭發(fā)卷的人,也攔下來,把人家的頭發(fā)剪掉。被剪褲腳管的人,就彎下腰,把剪成一塊布的褲腳管挽上去,使它們看上去像一條中褲的寬寬的翻邊,當街整理妥帖了,再轉頭走開。
陳丹燕說,那不是勇氣,而是一種“沒什么理性的心勁”,有的人也把這樣的心勁,叫做“虛榮”。像一股河水在激流中撞上了石頭,看那驚濤駭浪的樣子,好像充滿了斗志,可是,水的本身一丁點要一往無前的意思都沒有的。也是在上海,人們最早從狂熱中冷靜下來。1973年,有人看到一個拾垃圾的小孩子,把自己的身體吊在一個弄堂口的大垃圾箱上,整個身子都掛到了垃圾箱的箱口里,讓人疑惑到底是在揀什么好東西。良久,那個孩子終于抬起了身子,原來,他從垃圾箱里拾到了一枝快要謝了的玫瑰花。也就是那個時候,上海的青年人不再把英文稱為“陰溝里去”,他們又開始跟著家里的老人學英文,廣播電臺里也開設了教授英文的節(jié)目。
你可以說這是個“崇洋媚外”的、永遠“革命不徹底”的城市,但喜歡它的人,就是喜歡它的這股勁——“那種從一條條街道上滲透出來的默默的堅持,要把已經粉碎四散的東西一塊塊找到,把潑出去了的水再一滴滴收回來的執(zhí)拗”。
5.對我這種小城市的女孩來說,上海是一個意義復雜的符號:我7歲的時候我爸媽帶我到上海玩,我第一次坐了地鐵,地鐵上有一對母女,女兒跟我年紀差不多大,倆人可以全程用英文溝通對話。我只顧著玩,沒什么感覺,我媽大受刺激,因為那時候我們小學還沒有開設英語課,回去以后我媽瘋狂購置各種英語教材,要求我“向大都市的小朋友看齊”。2021年的春夏,我跟朋友約在安福路的一家brunch吃飯,陽光照耀下來,滿街都是快活的年輕人,感覺每個人都做好了被街拍的準備——當然后來我就會吐槽安福路太時髦了時髦到我不好意思灰頭土臉走在路上——但我至今都記得我那天一邊吐槽58塊錢一小份熱狗怎么不直接去搶錢,一邊默默決定我要搬來上海。
上海有一種理直氣壯追求美好的、甚至允許你稍稍做作的氣概。再直白一點說,這可能是唯一一個,集體主義的聲浪,無法一下子蓋過所有個體的聲音的地方。疫情兵荒馬亂的時候堅持要喝咖啡或許是有點做作,但同樣是做作,也比對著防疫工作人員唱歌跳舞表演好一百倍。
6.其實我邊寫邊想,這一篇寫完,可以罵我的點太多了??隙ㄓ腥藭f“你一個鄉(xiāng)下人,做什么護滬寶,也不打量一下自己配不配”。寫這些并不是為了維護上海,也不是為了維護咖啡,抽象的名詞有什么好維護的,真正值得愛護的是人,是有美感的生活——而這兩年明顯能感覺到,人跟人之間的包容度變得好低,那么多的恨意,又總是借著一個宏大的名義抒發(fā)。我總記得陳丹燕的那個比喻:那些陰暗的私人感情夾雜在批判中迸發(fā)出來,像在管道里默默流淌的污水,在限制它的管道突然爆裂時,會噴得很高,簡直就像一眼噴泉。
7.我在論壇上看到好多人咬牙切齒地罵上海,其中有個人發(fā)帖說,自己公公婆婆是茶農,春茶是非常趕時節(jié)的,我雖然不懂茶,也知道“明前茶是寶,明后茶是草”的說法。樓主說,因為有個??市的“小陽人”(這是最新的對新冠病人的稱呼)到過鎮(zhèn)上,所以現(xiàn)在交通全封鎖了,茶運不出去,公婆一年的努力全白費了。我非常同情她,但又覺得她抱怨錯了對象,她應當質問當?shù)卣疄槭裁礇]有考慮到居民的生計問題,而不是指責另一個,什么也沒做錯,只是不幸得病了的人。張文宏在接受采訪時候說,防疫不是目的,盡快回到正常生活才是目的。但操作的時候,明顯很多人都搞混了。而造成許許多多家庭的個人的困境的,不是在上海喝咖啡的人,大概率是……那些在辦公室里喝茶的人。
8.寫完這篇,無論是被罵還是不被罵,短期內都不會想涉及這些話題了。畢竟寫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提心吊膽。但還是祝愿所有人都早日吃上飽飯,早上醒來可以美美地喝杯咖啡開啟新一天,而不是被無窮的壞消息包圍。
∶
【2022CAFEEX咖啡展總贊助商】
【2022CAFEEX上??Х日寡帑溎藤澲獭?img data-backh="768" data-backw="512" data-cropselx1="0" data-cropselx2="562" data-cropsely1="0" data-cropsely2="375" data-fileid="100026065" data-ratio="1.49921875" src="http://m.puruisaisi.cn/file/upload/202302/21/120422331.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
【2022CAFEEX上??Х日鼓讨破焚澲獭?img data-backh="341" data-backw="512" data-cropselx1="0" data-cropselx2="562" data-cropsely1="0" data-cropsely2="375" data-fileid="100026066" data-ratio="0.6666666666666666" src="http://m.puruisaisi.cn/file/upload/202302/21/120422721.jpeg" data-type="jpeg" data-w="1080" />∶
∶ ?Co
ntact us關于CAFEEX上海站 2022.5.1 ~ 3&深圳站2022.8.12~14贊助、展位預定、媒體合作請咨詢:
金 經 理「18516366472」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