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真正喝咖啡的時間不過是40年不到,在這個短短的時間內經歷了雀巢麥氏速溶年代,上島星巴克連鎖咖啡年代,再到現(xiàn)在正在步入“第三波”精品咖啡年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改革開放的中國知道了什么是咖啡,什么是現(xiàn)磨咖啡,什么是好的現(xiàn)磨咖啡。一直以來,我們都一直被教導著怎么喝咖啡,一句經久不變的廣告語「雀巢,味道好極了」,吸引國人嘗試西方的“茶道”,同時也宣示著喝咖啡才是潮流、時尚的觀念。吸引著當時的年輕主力軍。

隨后,到了上島、星巴克等主打現(xiàn)磨咖啡的連鎖店年代,進一步讓我們感受到不同于速溶黑咖啡、2+1速溶咖啡的真正咖啡味。直到現(xiàn)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坐在電腦面前的消費者能輕松掌握咖啡上游的生產信息。對于咖啡的要求也演變成要好的咖啡豆,好的烘焙,好的沖法。

對于什么才是好咖啡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價格上、風味上、杯測分數(shù)上。一般消費者會有一種潛在意識,價格越高的品質越好,價格越低品質越差。這讓前街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前街在經營的8年里,自然也認識了不是因為咖啡而志同道合的朋友,對于老朋友開玩笑是必不可少的,前街一向樂于分享咖啡,為此準備了同一款咖啡豆,比較普通,大約30元/100克,首先先第一次分享,并介紹這是一款XX咖啡,價格在30元左右,大家都相繼說“不錯”“挺好喝”“這味道劃算”。經過1小時的談笑風生后,第二輪分享,同樣是那一款咖啡,不過介紹的時候是這一款是YY咖啡,價格在100元左右,這次換來的評價是“這酸甜感挺舒服的”“酸質很透亮”“回甘很強”“莓果味很足啊”?!?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js_insertlocalimg" data-ratio="1" data-s="300,640" src="http://m.puruisaisi.cn/file/upload/202205/09/172500481.jpeg" data-type="jpeg" data-w="400" style="width: 151px;height: 151px;" />當然,這只是一次老朋友們的談笑樂事,并不能代表什么,前街也沒有做過全面的數(shù)據(jù)調查,單從偶然性事件出發(fā),現(xiàn)實是存在著價格影響判斷這一因素。而風味、杯測分數(shù),對此已經有一班專業(yè)人士幫大家制定好標準了,就拿通用性比較廣的SCA標準來說,在它的標準中,在350克生豆中,一類瑕疵不允許任何扣分,二類瑕疵扣分在5分內,并會以SCA的杯測方式進行打分,高于等于80分的為精品豆,低于80分的為商業(yè)豆。

哪怕是79.75分,不好意思,沒過80分,是商業(yè)豆。那么79.75分與80分的咖啡豆味道差多遠呢?如果有上過SCA生豆課程的同學,應該會聽老師說過,商業(yè)豆并不代表是不好的豆,只是它們表現(xiàn)比較平常。但事實是商業(yè)豆價格遠低于精品豆,然后又回到來價格歧視那個環(huán)節(jié)上。

前街認為「價格越高,咖啡豆品質越好」這個邏輯沒有錯誤。但是必須要正確認識咖啡價格,并不是價格越低咖啡品質越差,而是越是追求高品質的咖啡豆,價格越高。正如大家不會認為巴西咖啡特別好喝,當然價格也不高,以前街的巴西口糧豆為例,售價為25元/100克,但是使用的咖啡豆的等級已經是巴西最高標準,等級NY.2 ,目數(shù)18目,杯測質量Good Cup。在消費者接觸到到熟豆中,更是經過烘焙的篩選,從風味上來說,它就是普普通通的咖啡,均衡、平凡、簡單。它雖價格低廉,但也是好咖啡。

好咖啡的表現(xiàn)并不在于它的價格有多高,正如「一分錢一分貨」的下句是「一毛錢兩分貨」。正如某天清晨,享受一杯普通的巴西咖啡也比翡翠紅標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