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茶的鐘愛,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一只腳進了茶世界就再也拔不出來,能夠興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義和價值?!?img style="max-width: 50%; vertical-align: middle; float: left; box-sizing: border-box;" class="" src="http://m.puruisaisi.cn/file/upload/202208/08/111608591.png" data-ratio="0.08517350157728706" data-w="317" data-type="png" /> 棄醫(yī)從茶:“一個茶葉界的小學生”
1910年,張?zhí)旄3錾谏虾R粦舾V菁拿t(yī)家庭。翌年,父母帶著他遷回故鄉(xiāng)福州,并開辦了遂生堂西醫(yī)局。張?zhí)旄=洑v過“九一八”事變,參加過抗日宣傳活動。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他看到祖國農業(yè)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家鄉(xiāng)福建三大特產之一的茶葉衰敗不堪,決心報考農校,振興祖國的農業(yè)茶業(yè)。
張?zhí)旄男√熨Y聰穎。1929年,他先在福建協(xié)和大學修完一年的基礎課程后,20歲便以第一名成績轉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深造。從此,他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一生,永遠是學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于解決福建茶葉生產中的現實問題。要深入實踐,從源頭創(chuàng)新、打基礎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績,報效祖國和人民。”張老如是說道。
一生事茶:奔騰不息的“中國心”
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創(chuàng)辦了福建省第一所茶葉科研所,并創(chuàng)辦了福安茶校,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了一批茶業(yè)技術骨干。

上世紀30年代初,福建在全國屬于落后地區(qū),但有著豐富的茶資源,張?zhí)旄M懷理想來到當時的福州協(xié)和大學任教并開始籌辦茶葉改良農場。
中國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腳揉捻茶葉的制茶方法,張?zhí)旄T吹饺毡緢蠹埳峡d中國茶農頭上拖著長辮,裸著上身,赤腳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憤怒之極,張?zhí)旄A⒅靖淖冞@種被嘲笑的落后生產方式。
1941年,他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適合茶農和小型茶葉加工企業(yè)使用的手推式揉茶機,改變了烏龍茶“看天做青、靠天吃飯”的落后工藝。

風雨滄桑近百年,在張?zhí)旄3粫邕_的外表里,跳動著一顆奔騰不息的“中國心”。在“反右”、“文革”中,張?zhí)旄!鞍l(fā)配”山區(qū),身陷逆境,依然仍堅守在茶葉生產的崗位上,幾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區(qū),寫下了大量有價值的總結、研究和考證等資料。
親自示范推廣高標準新茶園的建立——梯層茶園表土回溝條墾法。他退職不退休,四處奔波在省內外主持茶王賽評審活動,利用各種場合宣揚茶文化,獨尊“以茶為國飲”,提倡“中國茶禮”,為的是國人養(yǎng)生健身,牽掛的是中華民族素質的增強。
中國茶禮:“儉、清、和、靜”
張?zhí)旄>C合中國茶圣唐朝陸羽《茶經》所提的“茶最益精行儉德之人”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所提的“致清導和”、“韻高致靜”,提出以“儉、清、和、靜”為內涵的中國茶禮。他認為這四個字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高尚品行和處世哲學。
“儉清和靜”這四個字是他晚年對中國茶禮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經被茶界廣泛推崇。

他雖已百歲高齡,卻仍然忙得不亦樂乎:他無數次被聘請擔任全國、全省各種優(yōu)質茶、名優(yōu)茶鑒評會主評。評茶時,他絕對不會第一個發(fā)言,因為他的意見會影響別人的評價。
他曾說:“那樣對參加比賽的人不公平?!睙嶂杂谕茝V茶文化、呼吁茶葉產業(yè)化?,F在,張老每日在家中接待訪客,處理天南海北茶友的電話、信件,雖不常去茶山、茶市,可關于茶葉的最新動向他卻能娓娓道來。
直到晚上,他才有一點時間坐下來寫寫東西,把與茶有關的經驗和感悟用文字留下來。
一生為中國茶奔走
為了中國的茶葉,張?zhí)旄R簧荚诜e極奔走。正如他在百歲華誕慶典上的發(fā)言中,謙虛地說:
時至今天,張老仍然堅持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練“國粹”,再聽一段新聞廣播或瀏覽報紙,接著進早膳,然后又邁著矯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項茶事活動。

對于茶與長壽的關系,張老笑說:“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這樣。”作為“萬病之藥”,張老直到現在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從全國各地來的茶友,不論是政府高官還是山間茶農,張老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來,張老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種多樣。
此外,他依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固定的作息時間,一日三餐粗茶淡飯,配以些許水果。同時,他也強調自己總結的養(yǎng)生學“一足五忘”,即知足常樂,忘形、忘勞、忘懷、忘情、忘年。
張老,一路走好!
2017年6月15日,公益大講堂鄭州站正式開講!詳情戳:《號外!公益大講堂鄭州站開始報名 本月15日開講》報名請勾搭:

—————END—————
中國飲品快報來源|網絡綜合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yè)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促進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