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約在2個月前,全家便利店推出的“湃客咖啡”引起了一陣熱烈討論(傳送門:便利店咖啡火了:與咖啡館搶生意,已經成為現實),讓開咖啡館的不由地擔心:“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如今,便利店不僅賣咖啡,還設置了專門的咖啡座位和區(qū)域。
這是要動真格兒,認真賣咖啡的節(jié)奏?
1
便利店咖啡升級,這次要賣環(huán)境了?
距離上一篇寫全家力推旗下湃客咖啡,仿佛還只是昨天的事情。
最近,這個便利店品牌卻又有了新動作——在上海低調地推出了自己的第四代門店,有了不少新花樣。
比如,放置飲料的冰柜,其中一塊帶有智能屏幕,據了解,它能夠通過掃描消費者面部特征,推薦出其專屬飲料和食物;當你靠近時,智能屏幕會自動變成透明色。

最不能讓人忽視的變化,還是關于咖啡。
這家第四代門店設置了可謂“奢侈”的咖啡體驗區(qū)——

較寬敞的桌椅擺放;原木色地板,搭配簡潔的拼色座椅;區(qū)域內墻面刷成了時下流行的灰色;燈光也做了調整,區(qū)別于購物區(qū)的明亮,采用了暖黃色更柔和的照明。


仿佛在向你傳達:這里就是一家咖啡館!
想起上一次,湃客咖啡的力推,全家在宣傳中突出強調了采用危地馬拉產區(qū)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Panchoy)山谷咖啡豆,甚至專門為這支豆子打造了一個制作精良的H5宣傳頁面,希望能得到口味上的肯定。
而這一次門店迭代,又像是在證明:講環(huán)境體驗,自己也有“空間”可以做文章的哦。

不僅是全家,本土便利店也在摩拳擦掌,比如在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蘇果“好的”便利店。近日,其第三代升級版門店在南京莫愁路上開業(yè)。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將餐飲區(qū)升級成了微縮版的咖啡館。
2
“便利店咖啡館”,優(yōu)勢何在?
很難想到,有一天便利店咖啡會升級成便利店咖啡“館”。
“一是咖啡市場的增速很好,正成為年輕人的社交、休閑、生活方式;二是強化了門店社群價值,能對年輕用戶產生黏性;三是咖啡和鮮食品類的毛利很好,能帶動門店業(yè)績?!碧K果總經理陳兵在一次采訪中表示。
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會發(fā)現在便利店植入咖啡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首先是客群接觸面廣。
便利店的一個屬性是,可以跟大部分零售業(yè)態(tài)競爭。盡管看上去是個體量不大的“小商超”,但業(yè)務覆蓋范圍之大,普通商超難出其右,不僅是零食、生活用品,還可以賣生鮮、餐飲即食,可以提供便民服務……

這意味著,能接觸到的客群面積被放大,也就為咖啡消費提供了更大的基數。
當然,還要考慮轉化率,目前看來效果不差。此前就有消息顯示,全家2016年賣出了約1000萬杯咖啡,同比增長了140%,部分門店一天能賣出超過300杯咖啡——這是讓不少咖啡館羨慕不已的數字。
再說說服務體驗,這里不單是說各種繳費充值的便利,而是提供一種“精準的體貼”——
這一點上,便利店豈止擅長,簡直是天賦。
24小時、全年無休、自動門那熟悉的音樂聲、一天五頓飯都能解決、總能發(fā)現一些新鮮物、沒有過度熱情的導購、結賬前甚至無需與人交流……如今,裝一個微縮版咖啡館,更像在傳達一種訊息——
你能在這兒待上很久,一天的疲憊和突如其來的孤獨可以有所安放。
這或許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人對便利店有種依賴,曾看過一篇相關文章,甚至提到“便利店成癮癥”這樣一個詞條,“不斷去便利店購買實際上并不需要的東西”。

回想起自己,好幾次邁進便利店,仿佛在一種興奮的放空中不知不覺就買了面包、雜志、唇膏等等當時自己并不急需、甚至拿著費勁的東西。難道已經是個“患者”了?
更“可怕”的是,即使猶豫之中錯過了它一次,也不用太遺憾,下個街角說不定就能遇見另一家。
3
是咖啡館的危機還是咖啡行業(yè)的機會?
便利店要加入咖啡市場這一輪角逐,尤其是在空間上發(fā)力,目測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以目前便利店普遍的體量,要想要大范圍設置咖啡區(qū)域,僅僅是增加面積就會有不小的成本。即使拋開環(huán)境不談,便利店咖啡的普及,也還需依靠其本身網點密度的提升。
便利店也不會輕易為單純追求咖啡空間,放棄自己“性價比”“方便”“高效”這些強大的認知。

一個不斷走向成熟的市場,形態(tài)特點上應該是百花齊放、各有細分的,以滿足不同消費者或者同一消費者不同時間的需求。
那對于專業(yè)咖啡館來說,便利店咖啡就不值得關注么?
當然不是。
單品管理、模塊化操作、消費者洞察、整體宣傳策略……從商業(yè)角度,便利店咖啡可能比市場上一些號稱專業(yè)的咖啡館更懂得,如何賣出一杯真正盈利的咖啡。
~廣而告之~了解更多茶飲行業(yè)的動態(tài)和觀點不妨聽《咖sir說》,和咖sir聊聊飲品行業(yè)的經營與變革(傳送門:《咖sir說》 | 風口吹向茶飲,投資開店盛行,但你需要了解這些內幕?。?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src="http://m.puruisaisi.cn/file/upload/202205/17/160741991.jpeg" data-ratio="0.9102455546147333" data-w="1181" />— End —
統(tǒng)籌:咖sir | 編輯:政雨本文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