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一則新聞:阿拉比卡正在瀕臨滅絕。新聞大意說的是由于氣候原因,野生阿拉比卡將會在2080年在野外滅絕,也即是說,到那時人們就沒有美味的咖啡喝喇!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是阿拉比卡,而不是羅布斯塔?阿拉比卡更美味,而且在全球范圍內作為商品流通的70%都是阿拉比卡咖啡,這應該是更加高級和優(yōu)秀的品種,種植范圍應該更為廣闊才對,為什么卻是先面臨滅絕?這就不得不對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生物學上作分析,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探討的話題了——誰才是更高級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2者的生長條件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雖然都生長在咖啡帶:南北緯45°之間,我們常常會說阿拉比卡的種植海拔在800米以上,阿拉比卡對種植條件要求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弱。羅布斯塔的種植海拔在800米以下,羅布斯塔適應能力極強,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這里就會產生兩個問題: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什么是對病蟲害的抵抗?簡單來說就是不被吃絕的能力呀!想想看,如果你是咖啡葉銹病真菌,或者是吃咖啡豆的蟲子,你會更喜歡溫暖潮濕還是寒冷干燥?當然是前者了!那相對而言,如果我是長在溫暖潮濕環(huán)境的咖啡樹,想要持續(xù)地繁衍后代,就需要進化出能夠抵御疾病和害蟲的能力來,而其中一個能力,就是咖啡因??Х纫驅τ谌祟悂碚f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而對自然來說就是天然的殺蟲劑,能使吞食含咖啡因植物的昆蟲麻痹。說到這你就明白了,為什么羅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會比阿拉比卡高幾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正是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核心思想。

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關于適應環(huán)境,上一條就是對外界侵害的一種適應力,而其他的適應性,包括對溫度和濕度,生長環(huán)境聚變時的生存能力(主要是氣溫變化),旱澇災害,風災等我們繼續(xù)聊~海拔,這是阿豆和羅豆生長區(qū)的分水嶺,溫度當然是海拔越低越高,那么我們世界目前咖啡帶內是海拔高的地區(qū)多還是海拔低的地區(qū)多?而文章一開始說的2080年預言阿拉比卡將絕技又是根據什么因素?正是溫度。對于物種而言,只有適應生長環(huán)境才能繁衍,從這方面來說羅布斯塔就是更加符合生存的一方。

那說到對環(huán)境聚變和其他災害的適應力,就不得不從基因角度切入了。我們大概都知道阿拉比卡種的染色體是44條,而羅布斯塔的染色體是22條;阿拉比卡是自花授粉,羅布斯塔是異花授粉。染色體越多,基因的復雜度越高,也許是更加高級,但是我們的重點是——授粉,也就是遺傳這一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異花授粉得到的植物品質較高——通過異花授粉產生的后代擁有兩種親本植株的遺傳性狀從而很可能產生新特性,幫助它在多變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實際上阿拉比卡,尤其是過去美洲阿拉比卡種咖啡是相當脆弱的,這要從它們最初的來源回溯。第一棵植根于美洲大陸的咖啡樹是來自于荷蘭,而由于阿拉比卡自花授粉的特點,在不斷繁衍的過程中基因會越來越單一(沒有外來基因的參與),因此若出現某些病害或者災害就可能把帶有同一基因的咖啡團滅!所以現在科學家才想方設法對阿拉比卡進行雜交以提高基因多樣性,或者回到咖啡的起源地埃塞俄比亞這個天然咖啡的基因庫去尋找解決之道。其中卡杜艾和卡蒂姆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

卡杜艾是由是新世界與卡杜拉的混血(種內雜交),它繼承了卡杜拉樹身低的優(yōu)點,一改新世界的缺點;也彌補了阿拉比卡果子弱不經風的缺陷,結果扎實,遇強風吹拂不易掉落??墒强ǘ虐廊皇请y以抵抗病蟲害,逐漸地被其他品種取代。

卡蒂姆是卡杜拉和帝汶的混血(種間雜交),它有著高產,抗病性好的特點,但是風味就較為平淡了。雖然卡蒂姆帶有羅豆基因,但畢竟是阿拉比卡種,隨著遺傳迭代,一些地區(qū)的卡蒂姆已經出現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情況。反倒是純羅布斯塔種就自身的異花授粉就能更好地保持基因多樣性,而且在遺傳過程中產生的基因突變也會更容易保存和傳播,對于種群的繁衍可以說是更加優(yōu)越。

接下來說說栽種的問題,越高海拔地區(qū)的生態(tài)鏈是越脆弱的(生物多樣性少),所以優(yōu)質咖啡的種植者必須在咖啡樹周圍種植各種的植物,保護森林和動物,使用有機肥料等等,以保證生態(tài)不被破壞,否則阿拉比卡咖啡就更加難以生存。而羅布斯塔呢,種植條件粗糙一點也能生存,也就是更加適合環(huán)境了。說說人類的選擇問題,說阿拉比卡比羅布斯塔高級的人,實際上說的是風味上更優(yōu)。人類最初攝入咖啡豆的原因,是因為它能使人亢奮,是生物對自然利用的一種表達。而后來更多選擇地種植阿拉比卡,則是因為它美味。但是拋開風味看生物上的利用,也許就是羅布斯塔的天下了,畢竟它還有更多的咖啡因可被提取;然后我們再看看環(huán)境價值,一項研究印度咖啡種植現狀的調查發(fā)現,種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咖啡農有75%會使用殺蟲劑,而種植羅布斯塔的只有19%會使用殺蟲劑(畢竟人家自帶殺蟲劑),這對于鳥類和其他動物來說羅布斯塔也許更加保護環(huán)境,對周邊的生態(tài)多樣性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當然,在鳥類多樣性高的森林棲息地,研究者也發(fā)現了較高的其他物種的多樣性,比如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喬木,其中一些是非常罕見的物種。這表明山脈的咖啡種植園對鳥類和其他生物的多樣性并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綜上所述,生物學上羅布斯塔咖啡其實有著更加優(yōu)越的生存習性,而經濟學上當然就是阿拉比卡咖啡略勝一籌喇,至于歷史人文學阿拉比卡咖啡的價值就更為突出了——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愛情故事甚至改變一個國家命運的革命都來自于咖啡館,咖啡能帶給人們無限的靈感和動力,那喝的當然就是美味阿拉比卡咖啡了。關于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誰更高級,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