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為什么我的手沖粉床沒有坑」「為什么我的手沖邊緣的咖啡粉都掉下去了」 「為什么我的手沖粉床是平的」 「同樣的手法為什么我沖出來的咖啡這么難喝」「為什么我沖出來的手沖咖啡這么苦」「為什么我沖出來的手沖咖啡這么酸」……在吧臺沖煮咖啡的時候,經常會有顧客詢問我們的咖啡師類似上面這些問題,那么,對于中深烘焙的咖啡豆應該怎么沖才好喝?

中深烘焙的豆子因為纖維結構相對脆弱,豆子內的物質極容易被萃取出來,而且苦味物質也較多。所以總結一下,要沖出一杯好喝的中深烘焙咖啡,有以下幾個要訣:一、溫度低中深烘焙的豆子建議使用85至88度的水溫沖煮,降低一些水溫可以減慢萃取的速度,減少苦味物質被萃取出來。

二、水流要柔和柔和的注入水流,減少水流對粉床的沖擊,要控制濾杯中水位的高度,在悶蒸之后緩緩的用較低的高度注水,然后讓濾杯中的咖啡粉像在被浸泡一樣,柔和的水流容易產生口感柔和。三、慢慢地繞圈慢慢地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地把水澆在粉床上,過快的繞圈會增加水流對咖啡的攪拌作用,容易使中深烘焙的豆子苦味變重,盡量減少對粉床的攪拌,盡量讓咖啡的味道通過浸的方式萃取出來。這樣子可以有效控制苦味和澀味。四、研磨粗研磨咖啡豆是沖煮咖啡的第一步,由于中深烘焙的豆子在經過烘焙的時候,豆子的結構會變得疏松易脆,里面的風味物質更容易被萃取出來,粗研磨可以減少咖啡粉跟水的接觸面積,使得咖啡在沖煮一開始就不容易因高溫的水而帶出苦雜澀味,再配合緩慢沖煮,延長萃取的時間,后段水溫降低,再將風味和口感物質慢慢帶出,如果研磨過細,就會比較容易導致過萃。五、粉水比因為深度烘焙的豆子大多是偏向醇厚口感的,所以為了享受強烈的苦味、苦中帶出的甜味及持久的余韻,小編會用1:13-1:14的粉水比來進行沖煮呢!

萃取深度烘焙的咖啡時,如濃度不充分,整體的質感會下降,而且與其他味道相比,苦味帶有刺激感且很突出,還會有焦味。所以想要享受深烘咖啡持久的余韻,不妨選擇一下濃度高的萃取。

以牙買加藍山沖煮為例:參數:KONO濾杯,水溫86℃,研磨度是BG 6M(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47%),粉水比1:14,(悶蒸開始計時)萃取1'50"。

手法:16克粉,30克水悶蒸25秒,在中間一元硬幣大小的位置緩慢注水至125克分段,水位下降2/3時緩慢注水至225克結束沖煮。風味:口感醇厚,入口濃郁的巧克力香甜,稍微帶著些水果酸調,焦糖回甘持久。只是單純從萃取原理上,淺烘焙的豆子,細胞的膨脹程度相對深烘焙要小一些,吸水性會弱一些。當水分和細胞相遇的時候,需要花更多地時間萃取到想要獲取的物質,基本上,淺烘焙可以細研磨,深烘焙可以粗研磨,如果你的咖啡變得苦澀,可以嘗試通過以上幾點去調整中深烘焙豆子的萃取手法。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