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繼珍珠奶茶之后,中國生產的抹茶也在日本引起關注。
卻是因為抄襲和山寨。電視臺曝光、協(xié)會指責,好不光彩。
看起來“小而美”的抹茶,為什么亂象頻頻發(fā)生呢?

-01-宇治抹茶山寨猖獗
最近,據日本電視臺報道:多款宇治茶山寨產品,正在中國市場橫行。

節(jié)目中顯示,丸久小山園生產的一款“青嵐”抹茶粉,正版和盜版的包裝有明顯不同。對產品進行沖泡,透過顏色深淺,肉眼就能看出差異。

日本有很多世代相傳的抹茶企業(yè),丸久小山園是其中之一,其公司常務表示:相似商品在中國各地可見,而且正在擴散中。

在某寶搜索宇治、抹茶粉等關鍵詞,確實出現多種類似包裝的產品。除此之外,還有若竹、五十鈴等多款商品被山寨。
據了解,有些山寨產品是打著官方授權的名義在國內售賣,最早已經賣了3年,甚至銷售到歐美和東南亞市場。

這種狀況的出現,在丸久小山園看來,不僅是公司危機,也是宇治抹茶的名譽危機。
京都宇治,由于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和長期種植積累的技術優(yōu)勢,是日本著名的抹茶產區(qū)。宇治抹茶好,是國內不少消費者存在的認知。
于是,頻頻出現商家打著宇治的名義,在國內售賣抹茶原料,強調其產品的正宗。
不僅是零售的抹茶粉,很多抹茶專門店也主打使用的是宇治抹茶,或者將“宇治”二字寫到名字里,作為品牌標簽,混淆視聽。
而實際上,從2005年起,日本就出臺了《原產地標示法》,規(guī)定進出口產品需表示產地來源,這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抹茶的進出口流通。有專業(yè)人士表示,“日本抹茶基本進不來,成本非常高”。

經過調查發(fā)現,在國內抹茶市場,山寨抄襲、以次充好、以綠茶粉充當抹茶粉等等亂象,十分普遍。
原因何在呢?
-02-抹茶在中國,成也小眾敗也小眾

抹茶在國內市場,是很好的話題產品,骨子里刻著“清新”和“小而美”的標簽。
而純正抹茶偏苦澀的口感、以及高昂的價格,使大部分人難以買單。比如一支抹茶冰淇淋常常在20元以上,只能作為嘗鮮品出現,很難帶來高復購率。

過于小眾的產品,導致大部分消費者缺乏鑒別力,給商家留下打信息擦邊球的空子。
“絕大多數是消費者沒有品味標準和鑒別能力,宇治作為標志性產地之一,消費者只能根據產地去判斷和認知抹茶。”36matchart創(chuàng)始人楊林興介紹。
今年5月,日本全家便利店推出一款新品冰抹茶拿鐵。這款產品的包裝被很多人討論——為什么要用深黑色杯子?

有日本電視臺進行調查并做了實驗:將冰抹茶拿鐵裝進透明杯子中,陽光照射12個小時,綠色的液體變成了土黃色。
就是說,抹茶非常容易接觸空氣進行氧化。不管是抹茶粉,還是抹茶成品,都要盡量避光保存。
而從某寶上搜索抹茶原料,用透明罐盛裝的產品竟十分流行。這反映出,很多從業(yè)者對抹茶品類的特性認知不足,良莠不齊的從業(yè)者素質,也造成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的不規(guī)范。


實際上,抹茶并不是簡單的綠茶碾磨成粉,其在工藝上具有極高的要求。
比如,抹茶種植需要遮蔭覆蓋,使茶葉持嫩性增加,才能形成油潤鮮艷的綠色和特殊的“覆蓋香”。同時在土壤改良、化肥施加上,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相比日本,目前在國內還有很大差距。

一個簡單的例子,配合種植環(huán)節(jié)的需求,遮蔭網需要提供準確的遮蔭數據,才能保持對抹茶生長條件的監(jiān)控。而目前國內生產的遮蔭網大部分都難以實現,更不要說精細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整個抹茶發(fā)展的產業(yè)鏈都處于不夠完善的階段。
“抹茶很單純,生長種植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品質。原材料注定茶葉的價值,真正的田間管理才是做好茶的硬道理。但抹茶的種植技術門檻很高,抹茶教育在國內市場也是缺失的?!北贝ò氡l(wèi)負責人介紹。

“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國家對抹茶原料的相關標準并不明確。國外抹茶原料進口成本較高,在抹茶剛剛重回中國市場的時候,缺乏優(yōu)質的抹茶產品,給了大量廠商以次充好的機會,以低成本的原料充當抹茶粉填充市場空間。”貴茶集團歐標抹茶品牌負責人梁倩瑩說。
在對抹茶的管理規(guī)范上,2018年正式實施了《抹茶》新國標。但這只是定義了抹茶的基礎標準,還難以達到對質量等級的審評。

國內具備實力的抹茶原料制造廠商,比如貴茶集團,都在制定內部質量標準,以符合供應需求。
在標準不夠規(guī)范的前提下,也提醒品牌:在采購抹茶過程中,留意產品的生產信息。
以貴茶集團生產的優(yōu)質歐標抹茶為例,配料只是“茶樹鮮葉”,不會出現色素、香精等的原料。同時,純正的抹茶粉色澤、香氣、口感和湯色等,都與以次充好的抹茶粉原料有所區(qū)別。
-03-抹茶的未來潛力,在餐飲渠道
實際上,如今日本盛行的抹茶,源頭在中國。唐朝茶學家陸羽的《茶經》曾記載了抹茶的做法,并在宋朝出現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
而在近百年來,抹茶卻是在日本完成了工藝的精進。
抹茶再次在中國引起關注,是在千禧年后,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烘焙類食品的添加中。
從2014年起,一批抹茶專門店出現,店內專門售賣關于抹茶的甜品、飲品,受到消費者追捧,帶來抹茶的階段性爆發(fā)。據了解,短短3年時間,僅在一線城市就開出近500家抹茶專門店。
而到了2017年,由于客單價過高,過于小眾,加上連鎖品牌的加盟管理模式問題,在消費者嘗鮮過后,抹茶的這波瘋狂再度落幕。
但據業(yè)內人士反映,近2年,抹茶專門店雖然不多了,但抹茶消費在增加——
隨著新茶飲、烘焙產業(yè)的風口到來,抹茶作為一種食品添加,被廣泛應用在餐飲渠道。這些產品的高頻次需求,使得抹茶消費相當可觀。

越來越多的行業(yè)人也認識到,抹茶要在中國進行大眾化發(fā)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作為食品添加,發(fā)揮其獨特的口感價值和顏值特色。
“而要想實現每個人在家里沖泡抹茶,實現真正的大眾化,還是要等到抹茶文化培養(yǎng)起來。只有情感連接、文化影響,才會有更多人喝?!北贝ò氡l(wèi)負責人介紹。
咖門將持續(xù)關注,抹茶行業(yè)的細顆粒動態(tài)。識別下圖二維碼,了解抹茶研究院專欄內容:

統(tǒng)籌|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文章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商務咨詢 —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課程咨詢 —13253329903(同微信)|17744612803(同微信)
